笔趣趣 > 永不下车 >永不下车

第七七〇章 命运

“不过,现在盖亚净土的太空监测能力,已今非昔比,直径大于五百米的坠落物,早在接近地球之前就应该被监控体系发现,并持续跟踪,而就目前的监测数据来看,未来几十年内,盖亚都不会遭遇直径五百米以上天体的撞击。

所以我们还有时间,慢慢提升激光炮功率,或者,去改进洲际导弹,不是吗?”

“您说的基本正确,阿达民先生。

但,以我们这些研究者,能够接触到的公共讯息,如果一切所言非虚,”

“当然所言非虚,时代变了,盖亚净土的任何讯息都完全公开,这一点你们尽可放心。”

“好的,那么您应该意识到,对‘净土中枢’这样的关键设施,防卫级别有必要提升至最高,否则大家恐怕没法安心。”

“明白了。”

计算机,强人工智能,思维与人终究不太一样,方然这样想着。

根据“盘古”的全盘规划,统筹盖亚净土的全部资源,在防卫这一块,每年投入的资源量占比有限,按强人工智能的逻辑,这是在各项事务间取得平衡。

但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呢;

安全,或者说“活下去”,则是一至高无上的需求。

想到这里,方然斟酌片刻,便通过GMC、盖亚管理委员会下达指示,尽快补齐“拦截弹”这块短板。

远离自然灾害,防范天体坠落,目前,人类对极端重要目标的防卫水平,大致如此,至于“太阳黑子活动”、“射线暴”乃至“外星文明入侵”之类威胁,身为管理员,方然只能劝自己不要太焦虑。

风险,无非两类,一类在自己努力的范围内,一类则只能听天由命。

从这种角度,似乎也可以认为,“永不下车”只是一种概率上的或然,不论自己、与全人类付出什么样的努力,也没办法将永生的概率提升到百分之百。

但现在想这些,又有什么意义;

自己,早已过了一味惧怕死亡的阶段,现在的所思所为,完全围绕“共生共存”的信念,相比之下,永生,无限长的生命,似乎反而退居其次,完全融入到人类文明的前途命运之中,再不会让他焦虑。

当一个人的命运,与全体同类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死亡,一切的终结,

似乎都变得不再那样狰狞。

一边冥想,一边在“替身机器”里,看着道路两旁后退的施工机械、建造现场,方然确乎有些感慨。

眼前的这一切,倘若完全是为了永生,最终,恐仍难免失败,至少在1516年的时间节点上,他和所有人都明白,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怎样的颠扑不破,

其预示的未来,又将是怎样的万劫不复。

在直面热力学第二定律,或者说,被其逼到墙角,无力反抗时,一切的一切都将结束,生而为人,返单对客观规律稍有些正确认识,也不难提前预测到这结局,而无需真熬到那一天的到来。

从这种本质的角度,眼前的一切,从人类大同,到意识迁移,是否全都是镜花水月,是费尽心机而无所得的徒劳。

万幸,即便面对这样的铁律,

人类总还有时间。

竭力挣扎,让文明跨越奇点、进入崭新的时代,这一切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曾生活在这世上的所有人都可以回答,答案,便是“希望”,是竭尽所能延续文明,直到久远未来,终有一天能打破这铁律的希望。

这种希望,即便再怎样渺茫,方然也相信盖亚净土的每一个人,

都有这样的内心期盼。

扪心自问,“挑战热力学第二定律”,这种事,哪怕只想一想,都是在开客观规律的玩笑。

方然有这种自觉,但,也同样明白,迄今为止人类总结、归纳的客观规律,仍然是基于既有观察和认知,因而,也必然是不完备的。

科学,不同于主观事物,其表观规则可以一直被修正,甚至于被颠覆,这在科学发展史上是司空见惯的事。

但,在这些表观规则下的实质,却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会被判错。

在这方面,例证信手拈来,譬如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人类早期的认识基于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后来的牛顿力学,则将其修正(或者说颠覆)为“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认识得以进步,但牛顿力学也被后来者爱因斯坦所修正,继而被确认为一种只在低速、宏观情况下的近似。

今天,关于物体的运动,则基于场论、物质与空间作用等方面。

这样看起来,科学,似乎也不是什么一定之规,自古至今的定律,前后更迭许多次,其实却是一脉相承的某种迭代。

旧时代的学生,上过几次物理课之后,往往将明显与现实不符的亚里士多德之理论,认为是谬误,其实这种看法是比较片面,倘若粗糙的观察物质运动,其表观规律,的确与亚里士多德总结的相去不远。

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牛顿力学,一旦提高精度,又何尝不是某种谬误呢。

至于相对论,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总结的规律,迄今为止与现实高度相符,但这种相符,仍然不是百分之一百。

已有的科学规律,总归会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实,原则上,却永远不可能完全与客观现实相契合,在某些科研工作者看来,这似乎很麻烦,方然却不这样认为,反而敏锐的意识到,正是这种不符,

才蕴含着科学进步的无限可能。

今天人类的一切科技成就,总结的科学规律,原则上,永远也不会成为谬误,这是基于其来源——客观现实的自信。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人类总结的科学规律,都永远是真理,

永远不会被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所颠覆。

这一点,并无须洋洋洒洒、费尽万言,生与死的拷问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生命终有一死”,曾几何时,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确确实实来自于客观现实的规律总结,但是在今天的盖亚净土,却已岌岌可危,很快就会被现实所否决。

相关推荐:木叶之旗木家的小白毛狂侠江湖凡途斩仙失忆恶魔在都市萌宝来袭:总裁爹地有点坏非观察者的幻想探索唯心生物进化史无血至尊轮回空间:复苏幻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