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 >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

第四十二章 西域记二

众人的疑惑眼神中,谜底很快揭晓。

只见侍卫取来几把强弓,高举过头顶,让崇祯帝朱由检选择,原来是淘汰的弓箭!

各位大臣颓然坐下,这位皇帝又一次出人意料!

竟然抛弃熟悉的火器,选择不善长的弓箭?还要射将近百米远?天啦!皇帝这是要干什么?不要大明的脸面么?

稳重的李标不由自主的站起身,一只手不安的抓着边上的李邦华,紧张的看着远处米粒大小的靶子;身子不由自主的颤抖着,心里不停的祈祷着:陛下啊!陛下啊!一定射射中啊!一定要射中啊!大明的希望就在您的手里啊!

与他有同样心思的人不少,这位皇帝有点象明武宗,好武事,弱文采!虽说在皇宫亲眼目睹过皇帝的射术,可那是在平地,现在是在哪?在奔驰的马上啊!

陛下!千万要稳住啊!大明丢不起这个脸啊!

得!那脸面刚还才高高在云端,转眼就要被人踩在脚下,如何不让人揪心、紧张、不安!

场外的鼓声缓慢加速,现场欢呼声从亮出弓箭就慢慢变小,现在是也一片沉寂,连好奇的鸟儿都不敢前来打扰,时间仿佛停止了。

朱由检骑在马背上,嘘了口气,挑了把常用的弓箭,接过箭囊挂在马背上;不放心又左右仔细检查完一遍,从怀里掏出丝绸手帕平伸出去,看了下丝绸手帕的飘动方向。

一切准备妥当,只见他收好手帕,左手拿着三石强弓,右手提着缰绳,一夹马肚子,紧张的一刻就要开始了。

颠簸起伏的马背上,朱由检眼角最后瞄了下场边的旗子风向,取出箭枝搭上弓弦,拉开瞄准远处的红点;屏住呼吸,只听弓弦一声清脆响动,呯!六十米靶子正中心,插着一支颤抖的弓箭,洁白的羽毛在风中微微摇动。

骑着马一矢中的,这已是百里挑一神射手的程度了,现场燕雀无声,谁也不敢此刻打破这气氛?不是不敢!是不敢相信!躲在深宫后院的大明皇帝竟有如此功力?

首发命中的朱由检信心大增,稍许紧张的心情也趋于平静,掉转马头开始下一趟的射击。

马蹄声中,只见他来了个三发连射,余下的靶子正中先后出现射出的箭羽,只有九十米头稍微偏出靶心,箭头压在红点的边缘。

皇帝的马上功夫有这等实力,平台上的蒙古王爷们无不胆战心惊,两腿开始发抖,头上的冷汗不停冒出,不敢相信这一切的真实性!

匪夷所思!匪夷所思!

沉寂过后是爆发,李标与文武大臣们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庆幸之余自然是兴奋莫名,皇帝这一招可谓是大快人心。

不同政见的人在这一刻放下的理念的争斗,文武对立的这一刻放下职务的差别;他们在金帐前的平台上相互祝贺,一些感情丰富的激动得痛苦流涕。

旧勋贵们更是神色尴尬,想着自己稀松平常的功夫惭愧不已,痛定思痛!看着自己那些在边上大声嚎叫的子侄,那眼神都不对了,希望总在下一代身上嘛!这也是没错的,只是有些人要吃皮肉之苦了。

满场的欢呼声中,最兴奋、最自豪、最真诚的自然也数朱由检自己的家人;平台上的皇族成员如果不是礼仪约束,估计早跳下平台去欢呼,只有几个皇子、

公主兴奋的跳跃着;

原本在场边静静站立的四位皇妃,早不顾礼仪的抱在一起,激动的欢呼着,这也是真实的一面。

历史是何等的可笑与残酷,可谓是风水轮流转,曾几何时,勇武的皇帝也变成文官们心中的“太阳”,不知明武宗朱厚照看到这些作何感想。

平台对面的各族人更加疯狂,在边上不停跳着叫着,声音不说响彻云霄,至少方圆几里的野兽是夹着尾巴逃走了;也许是喊累了,跳累了,黑鸦鸦人群开始伏地山呼万岁。

没想到的事还在继续,有人要彻底击垮蒙古人内心那丝仅剩的骄傲。

朱由检高举弓箭微笑的绕场两周,下令继续竖起标靶; 这次的靶子没立那么远,同样的手法间隔十米,接连竖起四个靶子,最远才七十米,最近只有四十米。

激烈的鼓声又一次响起,现场的人都有点视觉疲劳了,可主角朱由检确没有罢手的想法;

只见他单手持枪打马而出,马稍微加速后,两脚紧瞪马镫,两腿夹着马肚子,双手持枪微微前倾着身子立在马上;没等大家回过神来,清脆的枪声响起,远处的靶子应声倒下。

没看射击成果就掉转马头,换了把枪从头再来,如此四次,枪响靶落,“煎熬”的表演终于结束;主角将枪斜靠在肩上,当然不会向M国西部片牛仔那些去吹枪口的亲烟,一手安抚着坐骑,两眼平静的看着远处跌落的靶子。

和煦的阳光,青色的草原,矫健的身影,俊朗的外表,令人仰望的地位,今夜草原有多少怀春少女失眠,有多少美妇寂寞这真的就不知道了。

落地的靶子被不知情趣的侍卫捡起,原本完好的靶子中心露出破洞是那么显眼;这些侍卫自己看了还不过瘾,还拿着它开始绕场奔跑,边跑边高声呼叫,好像是自己打中一样。

这些忠心耿耿的配角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多么“恶劣”,他们的行动打破了浪漫幻想的氛围。

少女们叹息声与尖叫声中,静止的画面动了。

主角朱由检跳出剧本的约束,临场发挥将枪扔给侍卫,骑马跑到余贵人面前,弯腰将美人揽入怀中;让她横坐在马背上,不顾满场打翻无数醋坛子的“酸味”,开始炫耀式的绕场致谢。

不顾国体,有失君威!不顾礼仪,有失君严!

皇帝在“开幕式”闹一出戏,将会猎的进程完全打乱,现场各族人都疯狂了,哪还有心思继续下面的比赛,“运动”模式被强行切换成“狂欢”模式。

副作用还在发酵,原本半抵制、半观望态度的旧勋贵们心思变了,开始络绎不绝的来到皇帝的大帐外,排队请求接见。

这是上有所好,下必应之,这群改革的既得利益者,知道怎么投其所好。

崇祯帝朱由检根本不看这些表面功夫,而要看他们其它的表现,看他们各自的悟性;没有意外,临时抱拂脚的这些人吃了闭门羹。

崇祯帝可不只是“四肢发达、武艺高强”,想进入他的核心圈子,不是梁世勋这样的“老油条”或魏国公、英国公等这些“老江湖”还真不行。

其他人要么没那个头脑,要么舍不得放下一些利益,要么患得患失不敢面对守旧势力,这样婆婆妈妈又如何进入核心圈子!

崇祯帝朱由

检这个时候是不会在停下来等这些人,早迈开步伐大步往前走了,能跟上就跟上,跟不上的也怨不得人。

虽没有后世“末位淘汰”那么无情与残酷,但对功利性极强的勋贵们来说,无疑也是极度刺激,一步走错的后果如何他们很清楚。

暂且按下围猎“闹剧”不说,再来说说西域,毕竟另一个“次要主角”孙应元也等久了。

西域(新疆)在明末时呈三足鼎立之势,三位主角是占据北部的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准噶尔部与占据南部的叶儿羌汗国,势力强的还是叶儿羌,前面两个需“抱团取暖”才能敌得过叶儿羌汗国得兵锋。

三位的汗王同样大名鼎鼎,历史上“废墨”较多的人物,分别是图鲁拜琥汗、巴图尔汗及阿不都拉哈汗;此三人不仅是骁勇悍战之辈,也是智商、情商高超的角色,当然为各自的部族或汗国做出过巨大贡献。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三位将在西域、青海、朵思甘及乌斯藏等地先后粉墨登场;掀起的不仅仅是腥风血雨,建立的不仅仅是丰功伟业,而是极大改变了中原王朝西部边疆的地缘政治格局。

首先出场的是阿不都拉哈汗,先击败南侵的准噶尔部巴图尔,收复伊犁河谷;继而南下喀什地区,夺取了叶儿羌的汗位,平定国内长时间的宗教纷争,将汗国疆域扩展到鼎盛时期;可惜晚节不保,败在选择对立教派的亲生儿子手里,最后客死他乡,这样的“英雄好汉”历史上好像不少。

接着出场的是和硕特部汗王图鲁拜琥,先整合卫拉特蒙古各部,以卫拉特汗王身份东进青海;打败异想天开的永谢布部绰克图(却图汗),收编了青海蒙古各部;再攻入藏区,先后打败朵甘司藏区白利土司与乌斯藏藏区藏巴汗,建立地域广大的和硕特汗国,风光一时,善始善终。

最后笑傲江湖的却是准噶尔部,巴图尔励精图治、锲而不舍最终在伊犁河谷站稳脚跟,打下准噶尔称雄西域的根基;其第六子葛尔丹,继承父兄基业,灭掉前面所述两个汗国,建立地域更加广大的准噶尔汗国,打败宿敌喀尔喀蒙古,实现祖辈多年的梦想,剑指东方新生的满清帝国。

备注:

1、鄯善县:西汉时为狐胡国地,东汉时并入车师前国;唐置柳中、蒲昌两县,隶属西州,宋属高昌回鹘王国;元代称作鲁克察克,元末改称柳城,到明代又称作柳陈、鲁陈等,即今鲁克沁镇,在鄯善县城以西四十五公里沙漠边缘。

明正统年间并入吐鲁番,称作“必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设辟展办事大臣,并建吐鲁番六城,辟展为六城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鄯善县,隶吐鲁番直隶厅,现属吐鲁番地区。注意与古鄯善国不同。

2、“黑山派”与“白山派”:绿教的一种教派,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索下。

3、文中大明皇家陆军与近卫军军服一样,只是军旗上少了条龙,前文疏漏没提及,现补充。

4、准噶尔、叶儿羌都在新疆留下痕迹,准噶尔盆地及叶儿羌河;和硕特因东进青海,余部被准噶尔部吞并没留下什么痕迹;现新疆和硕县是迁到伏尔加流域部众,东归后满清安置时取的名字。

相关推荐:帝凰之泪奶爸的神装系统致命恐慌宇宙天启纪元穿越还是白银玩家我在万界送快递盗天者死燕藏雪我真是练气期啊神医痞妃:王妃拽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