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民国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闻 >民国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闻

第五十一回白朗军何以在民国初年狼行天下

当袁世凯寄希望以武力“统一”中国,志得意满的时候,他的左右拼命宣扬,他是“安定”中国的唯一人物,于是袁世凯也有了“今日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

但就在这时,在河南和湖北交界的地方,忽然出现了一支反袁的武装力量,它没有什么来历,它的出现就像传说,像演义,也像是神话,这就是民国初年昙花一现,却轰动中外的白朗军。

白朗军的首领就是白朗,白朗是谁呢?其实大家都莫衷一是,据传,白朗是河南省宝丰县人,时年三十七八岁,家境富有、好读小说,特别仰慕宋江的为人,曾经从军,之后落草当了大王,自称为“中国扶汉军大都督”。

当时,河南和湖北交界地区是个贫困歉收的地方,由于人们衣食两缺,所以易于铤而走险,白朗军的组成和发展在这种条件下就很顺利。民国二年秋天,白朗军开始出现,随后声势越来越大,在河南安徽等地一路攻城陷池,最后逼迫袁世凯不得不调用北洋军的第一号大将段祺瑞出任河南都督,责成他驰赴信阳督师。

随着白朗的势大,袁世凯捕“狼”赏格也步步上升,逐渐由5000元提高到了1万元。白朗军的战斗力是由何而来呢?白朗的布告宣称,政府军的月饷仅四两,白朗军却以十两月饷相诱。白朗军一天能走一百二十里,官军却每天只能走五六十里,这么看来官兵虽然一直在追“狼”,但是实际上却是在摆队相送。

袁世凯政府对这支行踪飘忽、出没无常的“匪”军是大为惶惑,竟无中生有地夸大白朗军的声势。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依照袁政府前后公布的战报,大约已经击毙“匪”一百万人,而白朗本人更不知被袁军击毙了多少次。

但是和大多数民间起义的军队一样,由于缺乏政治主张、组织准备和军事素养,白朗军在河南、陕西、安徽、甘肃的大行军,使得部队过分疲惫,等它由甘肃折回陕西再返回河南老家的时候,一路上的围追堵截,已经把它变成是强弩之末。

白朗军的兵士们一回家乡,便不顾命令纷纷回家,而此时追兵也赶到了,曾经威势赫赫的传说中的英雄豪杰白朗,最终率领了五十余名护卫,与官军死战不敌,兵败身死。

民国初年,一段传奇般的绿林故事到此也就画上了终点。

“人人都说白朗好”白朗据说曾在第六镇统制吴禄贞手下充当参谋一职。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吴禄贞后,白朗在嵩山落草,自称为中原扶汉军大都督。河南和湖北的交界区是个贫困歉收的地方,由于衣食两缺,生活用品匮乏,当地人易于铤而走险。在这种条件下,白朗军得以迅速壮大。

当时有歌谣:“好白朗,白朗好,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人人都说白朗好!”“老白朗,白朗老,抢富救贫,替天行道,人人都说白朗好”。两年以来,贫富都匀了。

当官军奉命镇压白朗军时,白朗提出一个口号:“白朗军专打官长,不打弟兄。”

这些都说明白朗是深谙当时的民情的,也会利用官兵的同情心。这也使得白朗在官军的数次围剿下,都能安然脱身。

白朗起义之初,起义军每占一座城镇,便“令殷富输纳财物”救济穷人,释放被囚禁的劳苦群众。后来白朗受到革命党人的影响逐步认清了袁世凯的反动嘴脸。

从191年开始,白朗公开打出讨袁的旗号,到处张贴反袁的布告,揭露袁世凯“虽托名共和,实厉行专制”,指斥“袁贼世凯,狼子野心,以意思为法律,仍欲帝制自为”,“摧残吾民,盖较满洲尤甚”。白朗等还抨击袁世凯对于沙俄入侵外蒙、英国入侵西藏所采取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对外国传教士等采取了惩罚措施,表现出明显的反帝倾向。最后,白朗更是直接提出了“逐走袁世凯,设立完美之政府”的政治主张。

由于白朗军的行动既反映了广大贫苦农民的要求,又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潮流,因而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白朗起义军作战勇敢,具有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同时,在战术运用上也比较灵活,能根据敌众己寡的特点,善于避实击虚,机动作战:或从内线跳到外线,或出敌不意地袭击守备薄弱或孤军冒进之敌。加上行军快速,常使敌军“徒事跟追,疲于奔命”,围追堵截一再落空。追击起义军最卖力的赵倜就曾哀叹:“尾追固非善策,围剿亦难奏功,言念及此,忧心如焚。”起义军在进攻城镇时,注意依靠群众,事先派人潜入,里应外合,或声东击西,长途奔袭,使敌人猝不及防,从而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战果。

这些,是白朗起义武装得以存在、发展和坚持三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我的镜子妹妹成为妹妹的食物后无限妹妹召唤系统我吞了全世界我在娱乐圈带崽躺赢活在民国武侠世界中的神医武侠之隐者神尊横行莽荒盘龙之光暗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