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曲尽山河 >曲尽山河

第八十五章 咸阳辩合(八)圣君贤相吃白食

“你这后生妄自说自己是名家诡辩之人,连对方说的什么都听不明白还有脸参与辩合,这是找不到破绽就要随意曲解了?我什么时候说过了这《伐檀》是圣君贤相可使天下太平,他们是不会吃白食的了?”

“可不就是刚才?”

公孙冉嗤笑一声,“刚才我问前辈,《诗经·伐檀》中有这样一段话,乃是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懸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你已经回答了是有这样一句了”?

道家那人却问出疑问:“这本也没有什么错的地方”。

“的确是没有,偏偏你已经说了这彼君子兮,不素食兮的话。此一句音调往下,即表示这些大人君子们,不是吃白食的。你既然已经承认了你的音调是往下的,又为何得出此《诗经·伐檀》大人君子们都是吃白食的道理?”

公孙冉此话一出,众人愕然,端木璟比之这些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名家辩合注重逻辑诡辩,以声调来误导对手的这还是第一次见到。

是怎么个情况?端木璟默默分析公孙冉的这句话,才发现一个很严重的事情。原来这《诗经·伐檀》本来就是有争议的。

《诗经·伐檀》中的这一句话:“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如果这句话的语调上扬,则表示的意思是“这些大人君子们不是白吃食的么?”这样和道家的那人所表示的意思——农民对封建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满,表达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同样的,如果这句话的语调变为下降的感叹语调,则意思就变成了:“这些大人君子们是不会白吃食的啊~”。

不仅仅是这样,《诗经·伐檀》之所以争议这么大,还在于,它字面上强调的另外一些意思,如其中的句子“非肉不饱”,则说的是另一个观点,这些大人君子们是要吃好菜的,但是换个说法则又有,这些大人君子们是理想的圣君贤相,可以使天下太平,他们是不会吃白食的,这种说法就和刚才公孙冉强加在道家那人的说法是一样的。

这样完全不同的解释方法因为声调的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意思,然而在辩论的时候,公孙冉就将声调的概念给偷换掉了,试想多少人会注意到这个音调所带来的变化?偏偏《诗经·伐檀》中就是这样,只是一个语调,意思就是完全对立相反的。

端木璟初时没反应过来,现在反应过来才不免后怕。名家的人之所以在诡辩上往往能够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就是因为他们这不走寻常路。但是如果不是他们遍览古籍,这关于《诗经·伐檀》语调所带来的不同意思只怕也并不能找到。

博闻强记如此,还能用得这么刁钻的,名家不愧是诡辩第一流!

"分明连自己前后观点提出不一致都不自知,这样又有何颜面说在下连你观点都没弄清楚呢?只怕是你自己连观点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公孙冉负手而立,作出一番姿态。端木璟在树上滴溜溜地瞧着,还别说,是有这么点儿世外高人的意思,不过语调之间出卖了他也就是牙尖嘴利的事实。

话又说回来,能牙尖到这个份儿上的,这的确是有骄傲的资本了。端木璟只要想到,便开始有些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若说这公孙冉之前那几场辩合她有破解的办法,还不以为然,但是《诗经·伐檀》论一出,端木璟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了。

纵然已经明显意识到输了,道家那人却没有罢休的意思!这场辩合,显然不是那么简单的。

名家一路高调开局,可仅仅是来以耀其名罢了。但是道家那人虽然明显意识到自己输了,却还要继续挣扎着:"你分明是在歪曲《诗经·伐檀》这首诗,还有脸说我前后观点不一致?"

的确如此,《诗经·伐檀》这一篇诗,其原本的意思就是先秦百姓对统治阶级剥削民众的指责,全诗所要表达的也一直是这个意思。公孙冉的确是仗着音调的不同将诗曲解为了完全相反的概念。

话虽然如此,不过这一场辩合,道家已经输地彻底,现在提出,似乎也无济于事。这就好像名家很多有名的诡辩术,如白马非马、楚人非人等,白马怎么可能不是马,但是名家就是可以用近乎完美的逻辑表达出完全错误的观点。

名家的诡辩本来就是一个诡字,你到这里来说人家曲解了《诗经·伐檀》岂不显得自己黔驴技穷、江郎才尽?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场中人现在看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场诡辩,而是真正学术之间的切磋,因为道家这边在抛弃了输赢之后公然指责名家诡辩。

诸子百家各个学派之间绝对是谁看谁都不顺眼的,但是各个学派对待名家绝对是特别统一的,那就是都看名家不顺眼!

名家的诡辩术,按照端木璟在心中的了解,这一学派完全就是凭着一张嘴和人辩论,只要说不死就往死里说,然而名家在诡辩上偷换概念,以错易对,偏偏又提不出真正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学术思想。这种“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的学术流派就好像现在人人喊打的小强一样。名家明明没有真本事,但是各个诸子学派偏偏说又说不过人家,异常憋屈,这样的学术流派能不被诸子百家中的人讨厌么?

现在的情况也是这样,道家和名家分明是已经杠上了。名家诡辩说得道家无力反驳,道家反过来就说名家歪曲事实,可恶非常。

公孙冉面对道家这人的质问,并没有生气,反而是呵呵笑了两声。端木璟在树上看得是又气又笑,这公孙冉嘴巴得理不饶人,现在被人说了,不急着反驳,却仍旧是等着,看来这真正地大招儿还在后面。

道家那人见了公孙冉笑,只当这人不明觉厉,如此不尊重,的确有些可恶。

“你笑什么?”

“我笑你也枉自是道家人,难道是不识一字的无知小儿?这《诗经·伐檀》的真正含义都不知道,也还真是好意思,前有辩论观点不一致,现在又对《诗经·伐檀》这一诗篇领悟不透彻。”

端木璟仔细揣摩这句话,看来公孙冉是打定了主意要将这《诗经·伐檀》篇随意解释了,左不过就是那四种说法,并且绝对不会脱离他刚才提出的那层意思。

“《诗经·伐檀》不是当下百姓抱怨大人君子吃白食,不然还是什么?”

这人因为公孙冉的刺激有些语无伦次,连带着已经开始不理智起来。这里可是咸阳辩合!

咸阳辩合是帝国长公子扶苏亲自主持和评审,但是《诗经》里面这一篇《伐檀》分明是先秦经典,那么说的也自然是先秦的事情了。可是这人倒好,直接已经略过了先秦两个字,连带着将现在的大人君子一通胡乱指责,已经引起了公子扶苏的不悦了。

端木璟听到后也是第一时间往公子扶苏那边看去,果然公子扶苏皱着眉头,但是到底没有说什么,身旁的十八世子胡亥用手肘撑在桌案上,随意把玩着桌上的果品,对这文人之间的吵架没有半分兴趣,倒像是在看过家家一般无趣。

至于公子扶苏席次之下的李斯、蒙恬蒙毅等人显然也已经注意到了道家那人的说法,也是眉头微微皱着,分明是对这人以这样不严谨的辩合抱有微辞。

最后末座的章邯?端木璟看去,他倒是全神贯注,但是章邯和蒙毅的身份是来维持辩合场中的秩序,注意力就要格外集中在观察上面,对辩合的内容倒是没有过多上心,所以这人脸上倒是一脸的淡定,什么都没听到一样。

章邯后面那个?端木璟朝着那边看去,却觉得这人相当阴蛰,给人一种不是很舒服的感觉,并且唇角还微微勾起,显然有种计谋得逞、尽在掌握的状态。并且端木璟朝着他那边看,那人却好像发现了有人在看他一样,竟然朝着端木璟的方向看了过来,吓得端木璟只得赶紧将探出去的身子缩了回来,贴身趴在树干上。

难道自己被发现了?

不太可能吧?这么远的距离,树叶还这么茂密,你就是视力5.3也不敢保证一定能把她这边看得清清楚楚。

事实也是这样,那个人的确什么都没有看清楚,只有一棵繁茂的大树映入自己的眼中。

至于这人是谁,却是小公子胡亥身边的侍读——中车府令赵高。

缩了一会儿,端木璟确定了没人发现自己,才又继续关注着辩合场中的状况。但是仔细一看,端木璟才觉得自己有些过分小心了。

毕竟人家都在关注着辩合,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关注场外是个什么情况,毕竟现在除了章邯,基本所有人都还沉浸在名家所带来的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辩合中。(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抗日之战将传奇毒王的傻妃美女上司贴身保镖量子意志明朝谋生手册纯情大明星混沌皇帝系统花都最强医神钱途重生西游之齐天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