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丛林之妖 >丛林之妖

目瑙祭坛

目瑙祭坛

和平而没有战事的密支那,安宁祥和。

人们都很享受这种安宁祥和,如享受这明丽亮堂的阳光。

玉素让云满背着包,一行人往前走,他们看见了目瑙祭坛。

各种彩色的纱笼,纱笼围在腰间,结成球状,男子把它置于前方,女子把它结在左侧。男子的上衣为对襟式长袖短衫,没有衣领。出席盛会时,女子上衣多为斜襟长袖衫,袖长而窄,衣宽大,长及腰部,多用薄纱制成。

这里,就是目瑙祭坛。在密支那,人们修建了永久性的目瑙祭坛,每年的元宵节前后,都会在这里举行全邦性的目瑙会。

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目瑙场,就建在江边,场地平坦宽阔,设有西门和北门。两个门都布置得很有民族特色,一模一样。门枋,是一对象牙抬着一扇铓,两侧是四根交叉的雌雄目瑙柱。门卫,是两位手持长刀和梭镖的克钦先民装扮的武士。

目瑙祭坛与云南德宏州的大同小异,只是,德宏那边的是四根直立的雌雄柱,中间插着两把雌雄刀,而密支那这边是十根交叉的雌雄柱,中间有一根横杆固定着交叉部位。它们二者的共同点是,基座均为犀鸟,雌柱上绘的蕨叶藤和雄柱上的三角图案都相似,中间两根雌雄柱顶端各绘着月亮和太阳,南侧都建有祭鬼岗楼。

在目瑙柱的北边,建有一座庞大的目瑙房,这是一所典型的克钦族现代建筑,不仅气派豪华,而且规模宏大,极富民族特色。尤其是阳台上的七根粗实巨大的中柱,绘满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图案,很是生动、很是炫丽,它象征着克钦族由七个支系组成,预示着在牛头文化精神的引领下,克钦族将一定会获得新生,彰显着积极向上不屈不饶的的民族精神。

今天,不是节日。

远处,有象脚鼓的鼓声。因为没有战事,族人在其乐融融击鼓和舞蹈,欢庆和平。

他们又信步逛到了城北江边的卧佛寺。

好一座佛!

卧佛是向右侧卧着的,右手擎着头,半寐双眼,宜嗔宜喜,神态怡然,宝相庄严。在卧佛身下,香气缭绕,这个氛围和场面庄严肃穆,香客们虔诚下拜、焚香礼佛。

云满感到一阵来自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祥和。如果仔细听,可以听到各种鸟的叫声,树叶的滴水声,寺庙中僧侣诵经的声音。?缅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长期影响下,有着乐善好施的美德。每天有人募捐,当然有人施舍。施舍,已成为缅甸人的一种习惯。人们的施舍行为,并不讲究物品的贵重与否,而更加注重其是否心甘情愿。

有句俗话:“心诚的人施舍一个像榕树籽一样小的东西可以得到像榕树那样大的报答;心不诚的人即使施舍榕树一样大的东西,也只能积下榕树籽那样小的功德。”

在缅甸,进入寺庙是必须脱鞋的,还包括通往寺庙的阶梯和走廊。走进寺庙,女人的裙子必须在膝盖以下。缅甸人认为,穿鞋子、包括袜子进入寺庙,就是对佛祖的不敬。

领禅敬佛、鄙夷那个在这里自尽的可怜的无法救赎的日本将军,这就是富有真实情感的云满。

“玉素,我们不用烧香的,佛祖就在我们心中,我们心存感念就是了。”

有两个和尚在依次给每位赤足的游客发香。玉素伸手去接,云满暗示着阻止她。

他现在不想费力地告诉她,拜佛谒山有着很多的讲究和礼数,不是所有的菩萨都能够想拜就能够拜、也不是所有的香都能够想烧就烧的。

他们稽首经过卧佛和身着袈裟的和尚的身边,走到一片广场。

今天,游人很多,不时有武装的克钦兵走过,他们都停步向玉松行礼。

忽然,玉松拉住一个一身戎装的小伙子,对云满说:

“他也是中国的云南人,是自愿来这边当雇佣兵的呢。他脑子很好用……我这个朋友也是你们中国人。”他转向那个兵。

“我叫张斌。很高兴看到你,老乡。”他操着一口云南话,上来和云满用力地握手,一脸的笑容很阳光。

“你来这边多久了?远离祖国,在这边要注意安全,希望我们以后能够多找机会聚聚。”

云满也表示出友好和热情,和应有的关怀。

云满看着他的一身绿军装,红色臂徽和红色胸徽,背着微型冲锋枪,挎包里还装备着电筒和蜡烛,反映出他们适应山地作战的特质。比起科技强军的解放军,他们的装备要落后多了,难怪叫“山兵”,云满想。

张斌,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或者信仰呢?

云满很不解,又不便直接询问。

他邀张斌一起午饭,张斌在得到玉松的首肯后,小心地随在队伍后面。

玉素天香(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临风启明大秦万万年精灵降临:研究员的我被迫当冠军全球县令:开局获得狗头铡斗罗之龙吟九霄流浪修者我的老师不是人神明之下猎魔人末世猎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