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大明海图志 >大明海图志

第294章 回京城的路

崇政殿上,皇太极听了大玉儿的话后,心中怒气消了几分,大玉儿盛了碗**燕窝粥端到皇太极面前,口中接着劝道:“皇上,这郑冲是在故意惹皇上生气,若他一句话能惹得皇上您乱了方寸,甚至因此迁怒他人,这才是着了他的道。此人虽然年轻,但用心险恶之处,不可不防啊。”

皇太极怒气已经消了大半,范文程惶恐也消了大半,各自都轻舒了一口气,这时候君臣二人才不约而同的蓦然想道:“怎么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就令自己如此失据?看来这郑冲果然不简单。”

大玉儿伺候皇太极吃了碗粥后,皇太极怒气已经消散,看着范文程温言道:“范先生,既然郑冲有口信回来,那该如何回复?还是就此断了招降的念头?”

范文程躬身答道:“皇上,虽然郑冲刻意回信激怒,但至少他肯回复,说明劝降信还是看了的。既然如此,不妨继续去信劝降于他。一来显示皇上胸襟宽广,不计较郑冲的粗鄙无礼,乃是真的礼贤下士。二来常与他书信往来,即便他不曾回信,也能教明廷对他起些疑心,总能恶心一下他明廷君臣。三来书信不断,便是未曾断了联系,将来或许用得上也未可知。若是因郑冲一句话,我们便断了劝降之举,恐遭天下耻笑。”

皇太极沉吟片刻后,缓缓颔首道:“嗯,说得不错,的确该继续劝降。不过该如何回复这郑冲呢?”

范文程微微一笑道:“虽郑冲口信中提及西福晋,言语粗鄙,但看得出此人的确生性风流,自命不凡。回信中不妨言辞恳切,言明西福晋已经贵为皇上妃嫔,不可另许,若郑冲仰慕蒙古美女,皇上可亲自挑选蒙古贵胄的未婚女子,赐予郑冲,再次招降于他。这封书信过去后,可将书信内容泄露于外,好让天下都知道郑冲乃是个风流将军,就算不能引得他明廷君臣猜忌,也能让郑冲名声大损!”

皇太极微微颔首,尚在沉吟时,一旁大玉儿忽然开口笑道:“皇上,既然这趟这位风流的郑将军提及臣妾,不妨臣妾也回一封信给他,言明郑将军虽仰慕臣妾,但臣妾已经侍奉皇上,不能再嫁他人,若郑将军仰慕我蒙古美女,臣妾可从中牵线,教小玉儿下嫁于他。如此一来,这信函乃是臣妾所写,一切骂名臣妾担了,不损圣德分毫。而且臣妾书信给他,更能坐实他这位风流将军的名声。”

大玉儿乃是蒙古女子,蒙古女子生长于辽阔草原之上,向来敢爱敢恨,敢说敢讲,并无中原女子的矜持,因此提出亲自回信给郑冲。后世历史上,皇太极为了招降洪承畴,大玉儿就不惜亲自出面,到狱中招降洪承畴。也因此传出了许多大玉儿与洪承畴的风流传闻来,而后来许多人品论此事,多骂洪承畴是好色之徒,至于大玉儿的名声,这位后来的孝庄太后可是并不计较的。

至于大玉儿提及的小玉儿并非后世电视剧中编造的小玉儿,而是皇太极收养的一位蒙古养女。这位蒙古养女名唤莎林娜,是皇太极征蒙古科尔沁部时带回盛京的,现在衍庆宫淑妃巴特玛抚养。这位养女在后世历史上是被皇太极指给了多尔衮的,但现下这位莎林娜还在衍庆宫中。至于史料中记载的皇太极这个哥哥的养女嫁给弟弟,其实在女真部落里并非什么稀奇事,这时候女真人还没汉人礼法的约束。

范文程闻言不敢开口说话,这毕竟是皇太极两口子的家事,若他贸然插口,定会起反效果。只是范文程觉得大玉儿提议极好,小玉儿虽然只是皇太极养女,但也算身份尊贵,而且同样是蒙古美女,配给郑冲,也算是皇太极格外看重此事。

果然皇太极沉吟片刻后,皱眉道:“若是玉儿你回信了,只怕日后传出难听的话来。”大玉儿柔声道:“清者自清,臣妾只是回了书信过去,心中坦荡,并无苟且。即便有什么骂名,臣妾也能承担,并不在乎。但若是能因此让皇上的大略得以实现,臣妾牺牲些许名声,也是值得的。”

皇太极点点头道:“既然如此,便由玉儿亲笔回信。范先生你再写一封书信,一同送去,劝降郑冲。虽只是劝降书信往来,言辞争锋,但也不能让郑冲占了上风。”

范文程躬身应了,当即大玉儿便在崇政殿上亲笔书写了一封信函,大玉儿学习汉文数年,字迹也颇为娟秀,书写后范文程亲自润色修改,大玉儿再誊录一遍,皇太极看了无误后,方才交与范文程。

说完郑冲口信之事后,皇太极又问起更易国号、进皇帝位之事,范文程将准备之事都一一细禀,最后道:“皇上,臣与众大臣都商讨过,上半年最好的日头便是四月十一日这天。”

皇太极颔首道:“就选定这天好了,嗯嗯,四月十一日登基为帝,再准备个十天半月,命多尔衮前锋军五月初一发兵,时日刚刚好。”顿了顿皇太极又冷笑道:“五月初一发兵,朕到有些等不及了,真想尽快会会这位大明龙须儿。”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塘沽海口之上,郑冲乘坐的福船已经靠岸停稳,因为时差的关系,虽然此刻盛京已经是申时初刻,但塘沽之地却还是黄昏酉时。

踏着夕阳的余辉,郑冲领沈器远并十余名护卫冒险在浮冰众多的塘沽海口登岸,本来可直接入三岔河口,在海津镇登岸的,但此刻冰雪初融,三岔河口浮冰极多,船舶难进,郑冲等人只得换乘一艘平底沙船在海河口登岸,但很快连沙船都在海河口之处被淤泥弄得搁浅了。

此刻这里却是一片冰雪初融的沼泽泥泞,郑冲下令众人下船,在齐腰深的淤泥中,众人相扶前行,所带的行礼都是用绳索系了,放在木板上拖着前行。

艰难穿过滩涂的淤泥之后,面前又是一大片枯黄的芦苇荡,其中淤泥已经不深,再行数百步后,穿过芦苇荡,郑冲等人终于踏上了实地。十余名护卫中有张承寿、桑七娘、郭慎、林祯四个,作为郑冲重点培育的对象,四位少年男女这次都得到了跟随郑冲一同入京的机会。

张承寿、郭慎、林祯三人都是关外人氏,还从未到过大明的京师,而桑七娘虽然是中原人氏,但她是女子,很少出门,也没到过京城。是以四个少年男女自打上船后,就很是兴奋,少年天性这一刻暴露无遗。

此时天色已经黑了,好不容易踩上实地,众人都累得够呛,身上也都是泥泞湿漉,加上春寒料峭,众人都冻得直哆嗦。郑冲看到沈器远满身泥污,脸色发白,牙关打颤,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张承寿等四人虽然也是瑟瑟发抖,但却都咬牙挺住,特别是桑七娘,少女冷得浑身发颤,但却一声不吭。

郑冲反复确认之后,确定这里就是大沽口,因为海河就在不远处!此时的大沽口想不到却是一片荒凉,一片沼泽丛生,压根没有可供登岸的地点,也没有港口码头。

大沽位于海河入海口,早在明朝时期,沿海地区就面临严重的倭寇之患,因此明朝开始在大沽口设防,大沽口炮台应运而生。不过早期的大沽口炮台和日后渐成规模的炮台相比,实在有些简陋,“每隔一里设轰雷炮二座,每座炮由六人操作,二人瞭望,二人司火,二人拽线”。随着倭寇之患渐除,大沽口炮台也被弃置,到现在只怕连个举烽火的号台也没了。大沽口直到清嘉庆二十一年,出于拱卫京师的目的,于是满清才在海河河口正式修筑炮台。而现在,这里一片荒芜,什么也没有。

元明两代,其实都有海运,不过海运的码头却并不在大沽口。大沽口位于天津东南五十里处,而海运的码头是在三岔河口,位于天津东北面。

三岔河口在津城东北,潞、卫二水会流。潞水清,卫水浊,汇流东注于海。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永济渠时,三岔河口就已经成为航运要道,并逐渐有了以捕鱼、晒盐为生的人家。宋朝时期,大金国迁都中都(今北京),利用河北平原的河流组织漕运,其后设立直沽寨。不久,大直沽、小直沽和三汊沽等聚落相继出现。

元朝时改直沽寨为海津镇,三岔河口成为海运、漕运的南粮船队的必经之路,一时出现“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的繁荣景象,更有“万商辐辏之盛,亘古未有“的记载。明朝时候,燕王朱棣扫北,赐名天津,并在直沽渡跸处(今北大关)立牌坊一座,横额为“龙飞渡跸“。因天津得名在三岔河口之后,故史有“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城“的说法。

因此,乘坐海船入京,登岸之处本该是在三岔河口的,但此刻三岔河口浮冰密集,前去哨探的船回来禀报说,三岔河口甚至可能出现凌汛,若要登岸,须得过几日,浮冰消散后才行。郑冲也不想多等几天,于是便命换乘沙船,在海河口大沽登岸。却没想到此处是如此的泥泞不堪,而且荒无人烟。

郑冲吩咐众人火速生火取暖,更换干衣,以免冻伤。桑七娘却从行李中替郑冲取了干净衣裳出来,想要伺候郑冲更衣。郑冲瞪了桑七娘一眼后愠道:“说过你多少次了,你现下是亲卫队的护卫,不是我的丫鬟!快点去烤火,换干衣,要是冻伤了可就麻烦了!”

桑七娘垂头丧气的转回火堆边,张承寿三个却嘻嘻哈哈的脱个精光,准备换上干衣,见得桑七娘过来,郭慎急忙叫道:“七娘,你别过来,这里都是男子更衣,你过来作甚?”林祯则哈哈调笑道:“过来看看也无妨啊。”

七娘又羞又恼,抱着衣裳转回头去,两行清泪不由自主的落了下来。虽然同是郑冲的护卫,但七娘女子的身份明显遭到其余三个少年的排斥,而且七娘聪慧在三人之上,平素时常被嫉妒的三个少年欺负、奚落。(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仙侠大掌门宠婚晚承:帝少三擒落跑妻流芳诀都市超级医仙斗破之再世炎帝恶魔男神特勤舰队万欲妙体银鸾何处时光可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