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清宫重生升职记 >清宫重生升职记

183.意料之外

热门推荐:、 、 、 、 、 、 、

据不完全统计,宫中女人每年光脂粉一项不下四万两白银。这些六宫粉黛通过施用高档脂粉,越发美丽动人。资料记载,光绪二十六年,隆裕皇后随慈禧西逃时,仓促间,未带脂粉盒,一路上没有脂粉用,很不方便,直到太原、长安才命人到民间去购买。

清宫中曾有玛瑙太平车传世,其实是后妃脸部按摩器。后妃通过太平车揉搓脸部,不仅使其皮肤不易衰老,还会缓解面部疲劳。有时按摩,会在面部涂一些膏剂,有利于皮肤白细。

另外,清宫女人是否会使用香料呢?民间盛传乾隆香妃体有异香,有专家考证,香妃自身不可能发出香味,极有可能是其随身携带并大量施用香料,散发出了奇异的香味。

又有人考证香妃之“香”,可能与一种沙枣树有关。沙枣树产于新疆,叶子为银,花为金色,开花时芳香无比,沙枣树素有“金花银叶铁干干”之称。香妃入宫后,相传她要在宫中种植沙枣树,以解思乡愁绪。乾隆依了她,种植大量沙枣树,开花香味熏染了香妃,从此她身上也带有奇异的香味。

③后妃有留指甲的习惯,一般在大拇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留有长长的指甲。这些长指甲极易折断,尤其是在冬季,指甲脆弱。所以,太医院的太医们便为后妃们研制了软化指甲的药水,定时由宫女们伺候浸泡。不仅如此,为了美化和保护指甲,要制作漂亮的甲套,有金护指、银护指、玉护指和棉护指,适用于不同季节。从慈禧太后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指甲足有7寸长,不仅有华丽的甲套,还要涂进口的甲油,并有专门宫女按时伺候泡洗,宫中为她的指甲准备了一套专用工具箱,内有小刷子、小剪子、小刀子、小锉之类。

2、梳妆台前

后妃除了日常活动以外,总爱在梳妆台前逗留。宫里有专门的梳头太监,他们侍候着这些女主们。除了梳好头发外,还要趁此时加深与后妃们的感情,讲些宫外时新的话题,或是后妃感兴趣的话题。

梳下的头发,要加以保留,因为她们认为父精母血给予之物不可轻易扔弃。慈禧入葬时,就把她生前梳落的万缕青丝随葬地宫之中;而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皇太后去世后,乾隆帝为其铸造了黄金塔,用来存贮孝圣梳落的头发,后人称为金发塔。

乾隆为其母制作金发塔,靡费颇巨。当初,拟造高2尺1寸6分,但由于其中需供无量寿佛法身大,原高度容纳不下,于是,再行加高到4尺6寸,用金数量颇为巨大。宫廷里的承办人员想方设法,把一份金册、一颗金印、寿康宫茶膳房金器及所存盆、匙、箸等金器等尽行搜罗,共得黄金2300余两,仍不敷使用。于是,福隆安想出用白银添铸的办法,乾隆允诺,将700余两白银容入其中,共有3000余两。承办大臣由福隆安和和珅共同负责,职能部门有工部、户部和内务府,具体操作施工由内务府造办处负责办理,互相监督,以防怠堕和苛扣。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劳动,金发塔终于完工。金塔由下盘、塔斗、塔肚、塔脖、塔伞、日、月和松石缨络等部分组成。纹样端庄,构图完美。其中金塔内的盛发金匣是关键,乾隆帝从样式到刻画纹样都一一过目。

东西六宫中,每宫必有一处梳妆台。身份高的后妃会有十分高档的梳妆台,梳妆台可以折叠,并配有各种小抽屉,可以装进脂粉或梳具等物。梳妆台的质地有紫檀和红木,有嵌螺甸的,异常华美。梳具中,有各种质地,如黄杨和象牙等类。梳具按盒装,盒中按梳具形状设置出各种凹槽,有梳门发,鬓发,边发等具,也有刷子和篦子,齿疏密不等,用途各异,每盒梳具总有十来件。

后妃梳头时,为保持头质柔软而光亮,会使用头油来护发。如康熙历次南巡时,各地大臣的贡单中就有“香头油”、“梳妆香油”等进奉。

留连在梳妆台前,有得意,有失意。失意的后妃会不时地叹气,哀怨时光不饶人,年老而色弛,皇帝还会不会再来呢?但她们很多人并不会因为皇帝喜新厌旧而离开梳妆台。相反,一旦她们认识到自己已经老了,就会更加刻意地妆扮自己,因为漫漫的人生余路不会因为皇帝失宠而断绝,还会走下去,直到人生尽头。

3、精雕细琢的首饰

清宫后妃的发式,受封建礼数的约束,不可过分张扬和造次。但当外界广泛流行时,也会很自然地将各种发式流入宫中。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宫中后妃的发式也会变化。主要有:

孩儿发:清代,无论男孩和女孩,都剃去周围的头发,只留颅后发,编结成辫,盘于脑后。女子待成年后,开始蓄发,缩髻。

知了发:乾隆、嘉庆时期,满洲妇女时兴头顶盘发一窠,耳前两旁作“双垂蝉翼”式,形如知了,故此得名。

宫头:盛行于光绪年间,其发式为总全发于颅顶,束之以绳,复分两缕,缠成两把,再行加高,以桦皮桶2,长约3寸,红绳缠束,穿假发套,以丁字形铁叉穿桶中,布发于叉,构成两硬翅,又加1尺左右长之扁方,缚令平立,两翅余发双搭扁方之上,交叉盘绕,涂以发油,余梢缠绕头顶。发短则以假发,外边用红绳围上,再在上面插上各式花朵、簪、钗等。

软翅头:盛行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方法是绾全发于头顶,束之以绳,再分成两缕,各用红绳缠成两把,长约三五寸,双垂于脑后,略呈八字形。咸丰、同治以后,其两把结构由矮而高;由竖垂脑后,演变成横卧头顶。

高把头:由软翅头演变而来。方法是绾全发于头顶,用头绳束住,再分成两缕,用红绳缠成细而短的两把,用铁叉支住,再在铁叉上缠线。挽发如双角,作朝天马镫状,颈后缀一燕尾发髻。流行于旗人世家仆妇中。

旗髻:方法是绾全发于头顶,盘成一圆髻,这种简便的发式,在出阁后的妇女中,均可梳之。

但若有事出门或喜庆大事时,则改梳庄重头型。

大拉翅:盛行于光绪、宣统年间。其式为顶发梳成圆髻,脑后发呈燕尾式,另以黑缎、绒或纱制成“不”字形皂板,称为“头板”。它的底部用铁丝制成扣碗状,称为“头座”。扣于头顶发髻上,并用发缠绕,使之固定。在头板中戴彩色大绢花,称为“头正”,或“端正花”,并加饰珠、翠、玉簪、步摇和鲜花,或于右侧缀一彩色长丝穗。

燕尾:清朝满族妇女在梳两把头时,将脑后发左右分开,下成两歧,梳成两尖角燕尾式扁髻,垂于脑后,再用线缝制固结,以防其松散。开始时,燕尾窄小平拢,后来耸起且长。在清朝末年,市肆上甚至有卖假燕尾的,以比其长短。

宫中后妃的头发,在节日或重要场合要具朝冠,有严格的规定。而在平日,则穿吉服,其头饰则可以任意选择了。比如钿子,虽不比朝冠庄重,但由于饰物珍贵,反而显得华丽。如:镶珠翠青钿子、金镶二龙钿口、银镀金嵌珠双龙点翠条,其用质有金、有珠,有各色宝石,拼成各式图案。扁方是后妃簪头用的,有金质、玉质、翠质,有累丝,有镂空,有雕刻,有嵌宝;此外,还有各式簪子、结子、钿花、帽花、流苏、耳坠、手串、戒指、镯、佩、囊、背云、别针等,真是五花八门,应接不暇。其做工,其用料都是既精细又考究的上上品。

4、高高的宫鞋

后妃们平日即使在休闲时,也爱穿高底的宫鞋。满洲女子不裹脚,因而是大脚,称为天足。宫鞋有花盆底和元宝底之分,其鞋跟也有高低之分。跟为木胎,以白细布包成。跟部有时要装饰各种宝石,那要看主人的贫富程度了。鞋面则绣有各种图案,十分华丽。慈禧太后十分爱穿这种高底鞋,鞋上缀满粒大而莹润的珍珠。她死后,穿进棺材的是一双元宝底鞋,约合现在的38码鞋子。这种宫鞋也只有皇宫后妃或贵族妇女可以穿用,试想,那些辛勤劳作的妇女,穿上这种高高的宫鞋,行动都不方便,怎么能干活呢?可是,咸丰帝在世时,为杜绝奢华之风,曾于咸丰四年二月十四日,颁下特旨,规定:“鞋底只准一寸厚,若有一寸五分者即应惩办,虽年节穿朝服、蟒袍时,亦只准一寸厚。”其实,这种规定,并未很好执行,尤其是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专权,她本人就爱穿厚底鞋。从此之后,再无人约束了。

5、偶穿汉装

清宫后妃绝大多数为满洲女子,因而,在其服饰上以满洲传统服饰为主色调。尤其在朝堂之上,更是不得有丝毫改变。日常生活中,后妃们以穿传统的旗服或吉服常服。但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至深,她们觉得汉装十分漂亮,便跃跃欲试。因而,宫中付出的画像中便有雍正十二妃汉装像、乾隆帝后汉装像等,乾隆帝也有汉装像传世。但这种风气愈演愈烈,竟无法控制,于是,咸丰三年,谕:“应选女子禁止时俗服饰,衣袖不得过六寸。”

相关推荐:豪门暖婚之媳妇有毒狂暴基因幻武时空水浒豪杰传神宠进化透视医皇重生之主宰江山万年乾坤歌唐残韶华归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