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列强路 >列强路

第二百一十三节 商队

(&#o39;太原,汉王行辕内,傅善祥手中拿着一份电报,满是兴奋的走进王韶的书房,人还没到已经嚷了起来:“王爷,大喜,大喜。【全文字阅读】”

“哦,喜从何来?”王韶抬起头问道。

“王爷,你看。

“傅善祥将电报递给了王韶。搜索最新更新尽在.z

接过电报,王韶粗粗一扫,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道:“不错‘确实是好消息。”

这份电报正是中路汉军统帅潘起亮所,里面详细记述了湘军投降的经过,涛军一降,全国的形势一下子明朗起来,大汉所有地盘都连成一片,清廷只剩下各个边疆省份,随着汉军三路大军进逼,四川也没有抵抗的可能,即使道路再险,估计不久也会收入大汉囊中,而太平天国则被大汉四围包围,成为一只困兽,再也没有展余地。

“王爷,这个曾国藩该如何处理?”傅善祥问道。

曾国藩剃头之名,即使是傅善祥也有所耳闻,不过因为汉军先占据了南京,而太平军只好选择北上,曾国藩的功绩主要是建立在河南,对江南影响不大,她对曾国藩此人也无多大反感,如何处置曾国藩也没有什么兴趣,只是有点好奇罢了。

王韶沉吟了一下,才道:“他不愿降,也不必勉强,就遂了他的心愿,让其解早归田吧。”

不管历史对曾国藩如何评价,但此人无疑在军政方面有非常出色的才能,这样的人若是放过,自然是让人寝食难安,如果是换了一年前曾国藩到了这个地步还不愿降的话,王韶会毫不犹豫的下令处死。贴吧握手手打奉献。只是眼下大汉根基已经稳固,曾国藩即使是放了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不论是为稳固已经投降的淋军军心还是湖广民心,留着比杀了好,毕竟曾国藩除了是涛军统帅外,还是颇有名望的大儒,门生故吏遍布各省。

“还有传令对郭嵩熹熹奖,授其为七品参军衔了”当初左宗卓和郭嵩煮两人同为曾国藩幕僚,王韶只对左宗棠重视,并没有如何重视郭嵩熹,没想到先建功的倒是郭嵩煮王韶当然不会吝于奖赏。

善祥应道,转身下去不一会儿,已经将电报送出去,重新回来,看到王韶脸上的笑意还没有散去,趁势问道:“王爷,我们什么时候回京?”

虽然在太原只有她一人陪在王韶身边,可是她对于北方的气候极不适应开始的新奇过后,对南方就特别想念起来,何况眼下国内对汉王称帝的呼声不断,而汉王也答应称帝,只是一切都要等到回南京之后才可以进行,她自然希望王韶也尽快返回。

“不急,孤要等到北方的消息再说。”

中秋之后,汉军除了得到晋商们捐赠的大笔钱粮而且还安插了近一个师的兵力,化装成各个商队的保镖、伙计等向草原进,这支军队的主要目标是直指蒙古诸部的核心库伦城,如今已经过去了快两个月,前线依然没有传来胜利消息,王韶心中自然有点不放心。

听到王韶的回答傅善祥脸上稍显失望,只是她又很快打起精神进入草原虽然有一个师的部队,只有部队之间较为分散,其最大的一支队伍只有千人左右,毕竟人数太多容易引起蒙古贵族的怀疑,只是为了和后方联络,依然有三支队伍随身携带有无线电。

现在无线电的质量有点不好,草原上又气候多变,加上部队每天都处于行军状态,和后方联系也是时断时续,只是昨天刚接到其中一支主力的无线电,电报言道已经距库伦城不远,以汉军的战力,傅善祥相信只要到达,必定可以轻易攻克耳伦,说不走过几天就有好消息过来,汉王和自己就可以安心回京了。

无边无际的草原上,青草已经转英枯萎,放眼望去,天地之间一边辽阔,一阵风吹过,枯草呈波浪形的起伏不平,如同海浪一般,显得波澜壮观。

“叮铃铃。”风中传来一阵驼铃的响动,接着一匹高大的骆驼露了出来,骆驼身上背着两个大包,随着骆驼的走动上下颤动,接着是第二匹、第三匹……。

这是一支长长的驼队,足足由数千只骆驼和骡马组成,每隔数匹牲口后就有一名精壮的男子随行,除此之外,两旁还有骑在马上的近数百名青壮,这些青壮的坐骑两侧都挂着长长的套子,也不知是兵器还是其他。

驼队中间,数面旗帜高高飘扬,上面绣着复盛公三个斗大的黑字,远远就可以望见,对于这面旗帜,草原上大部分人都非常熟悉,复盛公商号虽然和行走草原最大的商号大盛魁,

有差距,可是至少也可以在众多商号中排行前十。

这次队伍,无疑就是复盛公商号派出来的一支商队,只是这次商队的规模大了一些,即使是与大盛魁相比也毫不逊色,而旁边骑在马上的这些青壮,全部是由汉军改装而成。

面对草原上的景色,无论是马上的汉军还是随在鸵队中的伙计,都有点视若无睹,大部分人脸上都是一幅疲惫之色,从八底月底到现在,这支商队已经整整走一个半月的时间,洲开始进入草原时还可以看到青草的痕迹,到了现在,整个草原都是一片枯黄,莫说是那些商队伙计,就是初入草原的汉军在开始的新鲜后,对于这样一成不变的景色也厌烦起来。

名走在旁边的骑士吆喝了一声,催着坐骑来到中间骑在一匹高大骆驼的中年人身边问道:“公甫兄,此地离耳伦城还有多远?”

“省三贤弟莫急,此城离城已是不远,最多三天就可以到达。”中年人回道。

这名中年人名叫马公甫,是复盛公商号在包头的总掌柜,本来以他的身份不用再跑库伦这样的艰苦商路,不过这次关系到与朝廷的合作,乔致庸才千挑万选,命令马公甫为这次商队的头领。

而问话的骑士正是刘铭传,他已经升为汉军一名营长,眼下正是跟随复盛公商号一起前往库伦城的汉军最高指挥官,本来以刘铭传的资历是无法单独成为一队指挥官的,不过由于进入草原必须全军由骑兵组成,这一点刘络传所在的部队恰好有优势才被选中。

无边无际的草原,凡是初次到乘之人都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刘铭传也不例外,好在他们行走的地方都是历年来商队所走,早已形成道路,否则如果没有道路的话会更加压抑。

马公甫和刘铭传原本两人并无交情,不过刘铭传性格爽朗,爱交朋友,而马冻甫身为乔致庸最为信重的掌柜之一,交际自然不会差,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两人渐渐称兄道弟起来,原本刘铭传对自己即将要攻占的库伦城一无所知,在马公甫的讲述下,也变得清晰起来。

岸伦又名乌尔格,建于大明崇祯年间,原为蒙古最大的喀尔咯部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驻锡地,到清帝乾隆时,哲布尊丹巴在其驻地设立城防,取名耳伦,如今耳伦城归属满渚乌苏雅苏台将军府管辖,城中权力掌握在满清驻库大臣、活佛飞土谢图汗部贵人三右手中,可以说是三方互相牵制。

活佛受到草原上所有人的尊敬,土谈图汗部贵人则掌握了武力,而驻耳大臣则有剩廷的名份,不过眼下满清势力大衰,驻库大臣应当是三方中权力最小的一方。

“公甫兄,多谢你一路掩护,若是顺利完成任务,省三必走不忘此番复盛公商号之功。”

“省三贤弟,这就见外了,为朝廷效力是我等应尽之责,再说,正是由省三贤弟的护卫,一路上宵小之辈才不敢妄动。”马公甫连忙谦让起来。

这一路,因为商队太过庞大,虽然路上不免有人窥,终究是没有人敢动手,商队一支平平安安的行进到现在,眼下离耳伦城只有数天路程,更是没有人敢再打商队的主意。

刘铭传笑了笑,没有再说话,整个商队继续前进,又行进一天后,商队碰到的蒙古人开始多起来,这些蒙古人看到复盛公商号的旗帜后,脸上多是露出友善的笑意,许多蒙古人更是直接冲上来打招呼。

汉军收复山西的消息已经传到草原上,不过蒙古人与晋商之间的交情已经有数百年的时间,晋商固然离不开蒙古人,蒙古人更是离不开晋商运乘的物资,许多蒙古贵人听到山西被汉军拿下后,正担心汉军是否会封锁晋商通往草原的商道,此时见到商队前来,自然是兴奋异常,不少蒙古人干脆打马转向,要以最快的度告诉城中贵人商队的到来。

到了第三天,刚刚上午十时左右,商队已经远远望见耳伦城的轮靡,耳伦城位于蒙古高原中部,南北两面群山围绕,清澈的图拉河从城南山脚下自东向西缓缓流过,仿佛是一条洁白无瑕的玉带。

无论是汉军还是商队伙计,一见到斥伦城,许多人都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对于广阔的草原来说,耳伦城有山有水,这样的位置无疑是得天独厚,不要说城池,单是山水就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乾坤剑神兔子必须死北上伐清超强弃少我修非常道修真高手在校园穿越之将军皇后孤星刀客天刀之天涯兽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