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第三次机遇 >第三次机遇

第三卷 第六十九章 军工事业

说完了新军各部的编整计划,与会众人初觉有些愕然,随即又领悟过来,赞不绝口道:“果然需如此。”

众人正等着王士珍将经费一节随后托出,谁料王总长话锋一转,话题转到了军工生产之上。

“诸位,军无械不利,兵无枪不行,方才讲了20个师,30万精兵的安排,倘若没有得力军械的配合,无非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罢了。故而,本部在拟定国防建设计划时,极其注重对军械的配合,甚至军械之重要尤在兵力之上。”王士珍扫视了众人一眼,“以中国之大,人口至多,挑些人当兵总是不成问题,可如果军械得不到保证,这麻烦可就大了。兵召之即来、挥之能去,这械却没有如此方便。”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械之落后已是人所共知之事实,这个世界上最早发明了火药的文明古国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在枪炮上取得的成就微不足道,乃至于国门洞开时那种被动挨打的局面无比难堪。洋务肇兴以来,最高统治者着眼于军械的国产,兴建了一大批兵工企业,仿制西洋兵器,在军械近代化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地行走着——方向大体正确,但取得的成效与付出的代价和时间似乎不成比例。乃至于过了半个世纪,新军的军械泰半仍然需要进口,仍然需要耗费不菲的白银去换取。

“数十年来,各地励精图治,也陆陆续续兴建了一批军工厂,有的规模宏大,能出枪炮,有的规模较小,能成子药。但本总长今日可以说句实话,这些年的辛劳用八个字概括就可以。”

哪八个字呢?王士珍缓缓说道:“靡费甚巨,成效不显。国防部曾考察过日本的军火工业,起步晚于我国,投入一开始也少于我国,但发展之势头和成效却远胜于我国。到今日,不但自己有余,而且还能向我国出口;不但仿制绝无问题,就是自主研制之械在列国中亦有一席之地。我帝国如果不奋起直追,今后只会越来越差,越来越弱。”

王士珍评论虽然有些令人沮丧,但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中日两国在军火工业上差距的形成并不在于日本人有多少聪明或者投入巨大,最根本的是军工企业的体制与经营。

洋务派兴建的军工企业,一直是作为行政体制的附庸而存在,非但其最高主事官员是对技术毫无所知的官僚,而且其管理体系和工作作风亦是高度官僚化的。在这样的体制下,有限的资源要经过三重浪费:第一重,上下其手,贪污舞弊所带来的浪费;第二重,外行指导内行,长官决策,胡乱上马的浪费;第三重,调拨取用,完全不考虑投入产出、不考虑成本利润的浪费。

这三重浪费中,尤其以第三重浪费最为惊人,因为前两者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恶行,即便彼此心照不宣,也不至于获得合法化的地位。但第三重浪费却是官办机构落后的根源所在——要造什么兵器,要购买什么原材料,兵工厂打一纸文书便要求拨款,造出来的东西好坏姑且不论,花费的银子却不在少数,而在取用时,用械单位同样是一纸文书要求调用,从来不考虑用资金购买。

在这种不考虑盈亏的经营环境中,作为生产者一方的兵工厂怎么会有动力去改进生产技术、加快制造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呢?所以造成了根深蒂固的落后。同样生产一杆步枪,国造的质量低劣,价格比进口货还贵,怎么能让部队提得起兴致采购?即便动用国家力量采购,也只能是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无限的黑洞,自个和自个过不去罢了。纵然有个别天才灵光一现,他的才能与灵感通常也会隐没在无能的运行体制中。

历数了军工制造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后,王士珍接着阐述了对军工生产加以调整的原则性思路。

“国防部通过前期的调查,特别是在德国籍军事顾问的参议之下,对各厂弊病逐渐清晰,为扭转此不利局面,特制定本纲要。”王士珍掏出《帝国兵工企业三年调整方案》宣读起来:“第一条,汰劣留优。洋务以来,各地纷纷兴建兵工厂,前后累计不下十余家,大小不一,能力强弱更是天差地别。国防部认为,以目前形势为基础开展整顿,所有军工厂一律收归国防部兴办并严禁地方再办。今后陆军军工将着重办好三厂一局,三厂者,谓汉阳兵工厂、德州兵工厂、归绥兵工厂,一局者,即江南制造局。”

归绥兵工厂?众人满脸狐疑,什么时候有过这个兵工厂了?

王士珍看出了众人的疑惑,笑道:“此次铁公和周大人去德国考察,添置了大量的机器设备,除充实原有各厂之外,拟准备在归绥附近兴建一个新厂。按照皇上的要求,全套德国进口机器,全部聘请德籍的技师、工程师,要将归绥兵工厂打造成国防军工的样板。另外有些消息也不妨透露给诸位,张绥铁路已经修建,今后归绥至京师不过不到一日车程,交通极为方便,归绥附近,目前已发现大型铁矿、煤矿,今后将兴建之。有铁有煤,正是兴办兵工的好去处,而且又地处内陆,相对容易保密。最要紧的是,归绥兵工厂所需经费完全由皇上垫付,开办费1500万,今后年经费500万以上。”

“皇上高瞻远瞩,臣等不及。”众人连连点头,皇帝惯有的大手笔在此又得到了体现。

“第二条曰集中力量,目前各厂之中,涉及军工种类太多,如枪有数种,炮亦有数种,然后是一堆的枪子弹药,摊子铺了一地,成效却是不大,需着力避免之。今后,汉阳兵工厂年经费500万元,专职制造步枪、轻重机枪、手枪等各类枪支,要求年出步枪5万条,机枪1000挺,手枪3000把;德州兵工厂吸收合并原北洋机器局,年经费400万元,专职制造枪子、炮弹、手榴弹、地雷等弹药,要求年产枪弹不少于3万万发;江南制造局吸收合并金陵机器局,年经费500万元,专职制造各类火炮,要求年造各类火炮不少于1000门。”

“第三条曰缩短战线,减少品种。以步枪为例,只准汉阳厂仿照毛瑟98式样生产,同时生产原88式样零件;以火炮为例,江南制造局只造六生、八生二迫击炮、五生七山炮、七生五野炮;德州兵工厂只造88式和98式枪弹和各类与江南局相匹配之炮弹。其余装备,陆续淘汰,不再生产。3年后若果有成效,再行扩充、更新不迟。总而言之,目前制造布局需以禁卫军装备为完全吻合。”

前两条还好,第三条问题就来了,目前除了禁卫军是清一色的德造装备外,其余新军的装备并不整齐划一,即便是同一个师内部的步枪可能都有夏利曼式、快利式、88年式、毛瑟98式的区别,虽然各部长官深为后勤补给和弹药配备头疼,但如何统一却更能让人抓狂。

“装备统一,势在必行。总体方针是,各部在完成整顿,人员到位的同时,军械亦逐步更新。除88年、98年两式外,其余各型号步枪不再装备,全部退出国防体系,交由后备训练或警察之用,争取通过3年的更新,使全部部队都能最新的毛瑟步枪。笼统说来,这20个师作为帝国国防的中坚力量,要求其装备整齐划一,实现与禁卫军相衔接、相匹配,今后国防部将统一功过军需、军械系统和兵站补给系统提供后勤保障,方便操作。”

“第四条曰成本核算,经济考核。以往生产调用,往往朝廷一纸敕令,调出的兵工厂不知道成本审计,取用的部队也不知道经济衡量。我说句难听点的话,老百姓办个豆腐作坊都要比这有章法的多,知道盈亏如何,知道损益多少。今后国防部购置军械,一律采取招标形式,货比三家,允中外同体竞争,倘若竞争不到,没了标书,那军工厂就只能喝西北风。倘若高价生产,低价销售,则问责于经办之人……”

这倒是好主意,在座的众人都是统兵大将,深以国造军械之不良而苦,虽然招标一节不至于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随着核算体系的建立,终究是一个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过程……(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人在木叶,战场收尸十年这就是牌佬的世界吗?亚达贼!以和为贵一剑归来非线性恋爱国势云间有座城签到在神话明末东方好莱坞我靠中医美食在星际直播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