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五代十国那些人 >五代十国那些人

第9章 全忠?全不忠!

朱温抢劫不成,退回了同州,但是王重荣可不是吃斋念佛的善男信女,既然带着大军来了,哪里还有无功而返的道理。

而且朱温驻扎同州,手里也就那么万把人,但是他河中兵强马壮,数万大军严阵以待。朱温之前就是有事没事骚扰他一下,但是却很少敢在战场上硬碰硬,绝对是个滑头,知道硬拼不是对手,根本不干这事,就是玩玩偷袭耍个阴谋,给他造成的损失也不小。这让他心中把朱温一直看做一个大敌。所以这一次他准备顺势收拾掉朱温这个讨厌的家伙。

河中三万大军将同州城团团围住,想要干掉朱温,然后顺势进逼长安,现在各路勤王大军再次开始集聚,黄巢的末日已经快要到来了,现在的黄巢不过是困兽犹斗而已,而现在已经快到了抢夺胜利果实的时候,王重荣自然是不甘人后,现在拿下朱温那是一个大功劳,然后进逼长安,剿灭黄巢那又是一个大功劳,有了这两个功劳,那么等到皇帝回到了长安,那肯定是迎驾的大功臣啊。

抱着这个想法,王重荣围困同州的同时,还派人密切注意长安的情况,相比较长安和同州,长安那边才是主菜,同州顶多算是一道开胃菜而已。

交战了数次,朱温胜少败多,局势越来越不利于朱温,再看看围困同州的河中大军,武器精良,给养丰富,再看看他这边的将士,这一直在打仗,但是后勤却常常跟不上。最后看看人数对比,河中有三万人,他在城里的不过是几千人,这根本不是对手啊,再加上同州城内粮食短缺,也支撑不了多久啊。

无奈之下,想要保住同州,朱温只能向他的大齐皇帝黄巢求救。于是派使者偷偷的潜出同州城奔赴长安,向黄巢请求援兵,不过可怜的是这个使者根本连黄巢都见不到。那时候负责军事的正是孟楷,官职是知右军事,算起来和现在的*****基本上一个级别。

孟楷前面咱们已经说了,之前和朱温在合作的时候发生了点矛盾,再加上朱温是半路出家的和尚,而他这是跟着黄巢一起起事的老人,所以对于朱温得宠他们一个个都十分的嫉妒,一直想要找到一个机会好好的整治一下朱温,此时不正是一个好机会!你朱温不是打仗厉害吗,那就去打吧,反正要援兵没有。

到这个时候,黄巢的大齐政权内部已经混乱一片,大将之间相互争权夺利的事情十分的多,黄巢也不知道是沉浸在温柔乡里不想管了,还是管不了了,反正就是任由下面乱来,他则在皇城内搂着娇妻美妾大享齐人之福。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说一下大齐政权里面的那些大将和官员其实很多都是目光短浅之辈,根本没有几个能够胜任所在官职的,那时候的大齐政权控制的地方也不过是同州,华州和长安周边地区,这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什么好争的。但是黄巢的那些部下那还真的是闹得热火朝天。所以这里孟楷公报私仇,不派援兵给朱温,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朱温对于他的皇帝还是存了一份希望的,一次不行那就两次,两次不行那就三次,三次不行那就四次。。。。。。一直上书了十次,但是都是被孟楷压了下来,不报给黄巢。这样的举动真的让朱温有点寒心了,对于大齐政权的越来越不抱希望。

对于河中的大军,朱温一点办法也没有,朱温就算是能打仗,但是数万河中大军可不是纸糊的,也不是木头人,不会站在那里让他们打不还手。可是长安的援兵却一个没见着,这样死守下去,城内的粮食早晚要吃完,那时候不仅仅要面对外面的河中军,城内的军队会不会听他的指挥那也不好说。

我们知道此时的朱温已经结婚了,他的妻子张氏在这件事上给出了朱温一个选择:“将军当年投奔义军不就是为了打拼一个富贵荣华吗?现在既然已经成了一方藩镇,也算是富贵荣华了,但是良禽择良木而栖,现在黄巢大军朝不保夕,灭亡只在旦夕之间,如果黄巢待我们恩义,将军想要为黄巢尽忠那么妾无话可说。但是将军十次上书,可是不见一兵一卒前来,这已经是黄巢不仁,而且现在同州城被围困,唐军人多势众,大势已成,将军也知道在抵抗下去也不会有结果,那么为何不投降唐朝,而之前黄巢既然不仁,将军也投降也谈不上不义。”

听了张氏的话,再加上之前朱温就动了投降的心思,这样一说,心中投降的心思更加的热切,但是这个同州不仅仅是他自己,最关键的是他的那些部下,朱温不知道他的那些部下是怎么想的,所以朱温也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在这里我们要说两个人个人,谢瞳和胡真。

胡真,江陵人,体形雄伟,身长七尺,年轻的时候做县吏,后来无奈参加了黄巢义军,被众人推荐为将军,擅长骑射,作战骁勇,跟随黄巢立下不少战功,后来跟随朱温。

谢瞳字子明,福州人,咸通末年考中进士,因为没有后台,又不会钻营投机,所以一直没有委派官职,就一直留在了长安,等到黄巢进入长安,谢瞳投奔朱温,而后一直寸步不离跟着朱温,朱温占据同州的时候,谢瞳在身边任职,经常像朱温报告军队中将士的情况,朱温对他也是比较信赖的。

而这一次谢瞳也早看出来了朱温有投降唐朝的打算,所以为了迎合上意(这也是当官发财的不二法宝)谢瞳找了个机会便开始劝说朱温:“当初黄巢凭借着数十万大军攻下了长安,那是因为唐朝的官军长时间没有战争,已经松懈了,战斗力也降低了,但是现在天下大乱唐军久经历练,战斗力已经不是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相提并论的了。

而且黄巢称帝后,任用了一批昏官,这些人除了会争权夺利沉迷享受之外,什么都不会干。而且这大唐王朝的国运并没有结束,现在各路大军聚集想要收复两京,将军你勇冠三军,一心为国,但是却被孟楷小人阻塞言论,现在唐朝马上就要恢复,将军在这里除了战死就是出逃,还不如干脆投降了唐朝,效忠正统。”

朱温听完,哈哈大笑,拉住谢瞳的手说道:“其实我的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但是还没有想好怎么跟你们说,现在既然你都这样说了,那我还怕什么啊!”

至于胡真,基本上也就是这么一段对白,有了这一文一武两个部下的支持,朱温基本上掌握了全军将士心中所思所想,终于打定了主意投降唐军。

之后朱温召集手下的大小军官,召开会议,讨论的自然就是投降这件事,朱温在开始前,先让谢瞳和胡真鼓动一下这些部下,说明利害,随后朱温看火候差不多了,便开始说自己和这些弟兄们多么多么不容易,这才有了今天的地位,然后又说这一次他们的局势如何的危急,最后揭露孟楷的鄙劣行为,最终引得这些部下一个个群情激奋,都想和孟楷拼命,有人大喊黄巢无情,莫怪我等无义。于是投降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朱温的能力的确是不错。

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派人杀了黄巢派来的监军严实,然后改旗易帜,正式和黄巢决裂。

但是只说投降不行啊,这投降说实话这也是个技术活,也是一路伴随着阴谋权术和讨价还价的。

既然已经定下了投降的大方向,那下面一个问题就是由谁去和王重荣商讨投降的事情,现在刚刚接触朱温肯定不能去,不然肯定是有去无回。

因为曾经谢瞳倡议朱温投降,朱温想了半天,这谢瞳又是个文官,能说会道,让他去那是最合适不过了,但是朱温还是不放心,于是胡真也派去了,这样一来一文一武搭配的刚好。

胡真和谢瞳也的确是不负众望,的确是比较有能力,再加上王重荣等着去长安赶跑黄巢夺得迎驾之功,现在他在这里耽搁的时间已经太多了,听说朱温投降,也很高兴,这一次招降了朱温那也是一个大功劳。

于是经过谢瞳和王重荣的反复讨论,最终王重荣决定立马向皇帝报告这件事,不久皇帝传来消息朱温为金吾卫大将军(这个据说是皇帝听说了朱温的爱情故事,这才封了他金吾卫大将军,由此恩宠可见一斑),河中行营招讨副使,暂兼任同州华州节度使。

朱温的大名在唐军那边也是很有知名度的,特别是王重荣在报告皇帝的时候,对朱温倍加推崇,皇帝很高兴,于是赐了朱温一个新名字“全忠”希望他能够全心全意忠于大唐。但他没想到取名全忠,结果却是全不忠,既不忠于黄巢,又不忠于大唐。

据说这个诏令下发的第二天,就有人对皇帝说道:“全忠这两个字不可赐予朱温?”

皇帝问为什么,那人说到:““全”乃是人王,“忠”则是中心之意,这怎么能够那这样的名字赐给一名降将呢!”

闻言,皇帝有点后悔,但是已经下了圣旨了,也不好意思收回来,后来又觉得这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又在这玩拆字游戏,不就是一个名字吗,哪有这么多事。也不再当一回事了,但是他没想到,满朝文武也没想到,最终竟然一语成畿。

朱温领旨谢恩后,然后让谢瞳向皇帝表达他一生效忠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惹得皇帝很高兴。

这朱温的确也算得上是一个枭雄,大丈夫能屈能伸,顺势而为,因为王重荣和他的母亲王氏同姓,于是朱温备了厚礼认了王重荣做干舅舅。

朱温是义军的降将,可谓出身不好,不像大唐其他的大将或者地方藩镇,根正苗红。而朱温也吸取经验教训,一旦投降了唐军,那么要是不找一个靠山,要是再出了孟楷那样的小人,自己的结局也是不免悲惨,所以他就找上了王重荣,认了这个干舅舅,作为靠山。

之前王重荣和朱温打过交道,对于朱温他是十分看重的,现在既然朱温主动投靠自己,那肯定是高高兴兴的接纳了,此后朱温作为他的副手,王重荣对他也很不错。

朱温投降了大唐,这是他这一辈子比较关键的几个决定之一,“人生的路很漫长,但是关键处却只有几步”这一次,朱温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的人生也因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高武战纪好男儿留什么辫网游之终极幸运五代枭雄五代之杀伐天下网游之踏浪征途一拳猎人神级幸运星无敌幸运戒指摊牌了,我就是要人前显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