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462章 幕后

杨家宅邸的两条街以外,还有一座宅子,亦是灯火通明。

只不过,这座宅邸之外,只停着一顶轿子,从里面走出来的人正是内阁大学士张益。

宅邸的主人乃是大理寺少卿杨旦,早已亲自出门相迎。

张益抱拳:“事务繁重,刚刚脱身,还望贤弟莫怪!”

杨旦引着张益往内宅走,说道:“听闻张兄回京,愚弟专程去文渊阁拜见,却见张兄忙的不可开交,是漠北出了什么事吗?”

张益脸上尽是疲惫,说道:“鞑靼部两千骑兵突然窜入我大明境内,皇上身边没有带护卫,情况危急,需紧急调兵前往漠北迎敌。”

两人来到内宅,立刻有丫鬟奉茶过来。

杨旦摆了摆手,丫鬟会意,转身出去,顺手带上房门。

“如此说来,朝廷又要打仗了?”

张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说道:“算是吧!”

杨旦不解,问道:“这……算是?”

张益澹澹一笑,道:“区区两千人而已,根本不在话下。”

“朝廷准备调哪支部队去漠北?”

说话间,杨旦眼中闪过一抹寒光,但是转瞬即逝。

张益并没有察觉到异样,如实说道:“五军营!”

按理说,调兵打仗属于朝廷机密,只有内阁、兵部、户部几个相关衙门,而且只有少数的高层才有资格知道内情,一个大理寺少卿,竟然关心起战事,有些不正常。

张益却压根没有隐瞒,因为杨旦虽是大理寺少卿,两人却还有另一层关系。

杨旦的父亲,乃是前任内阁首辅杨溥。

提起大明朝的内阁制度,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都是三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士奇、杨荣、杨溥。

太宗皇帝朱棣靖难之后,将建文帝的改革措施全部废除,恢复洪武朝祖制。

很快,他就发现情况不对。

因为老朱废除了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管六部,这也就导致了皇帝的日常工作量严重超标,就算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其余时间全部用来批复奏折,也批不完。

可是,他是靖难起家,打着清君侧的口号,现在接管了江山,对于祖制,必然是一个字都不敢动。

干又干不动,改又不敢改,思来想去,终于找到了一个折衷的法子,内阁!

洪武朝晚期,朱元章曾组建了内阁,其本意就是个秘书团体,只能提意见,没有决策权。

这个时候的内阁成员,既没有品轶,也没有权力,完全就是几个听话宝宝。

朱棣干脆来了个偷梁换柱,将夏原吉、解缙等人召进内阁,同时赋予内阁更高的权力,除了建议,还可以批示奏疏。

大致过程如下:

百官送进朝廷的奏疏先到内阁,内阁几个人看第一遍,看完后还要写个批复,然后呈交给皇帝。

这时候,皇帝只需要打个对勾,或者打个叉叉,就over了!

打对勾的直接执行,打叉叉的发回去重议。

这下子,算是把自己从浩瀚的奏疏中解脱出来,可以腾出手带兵去打仗了。

不过,为了防止内阁做大做强,朱棣还是留了个心眼的。

他将内阁分离在六部之外,而且所有阁臣的品轶都很低,这样做既能遏制百官,又防止他一家做大做强,始终处于一个平衡在皇帝和百官之间的状态。

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永乐末期,等到了仁宣两朝,情况突然出现变化。

仁宗皇帝朱高炽的性格和他爹完全不同,他没有开疆拓土的野心,而且自幼也没打过仗,除了当年北平城那一仗,再没有上过战场。

既然不打仗,那就大力发展经济,恢复民生,如此便更加依赖文官。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朝廷之中,重文轻武的势头出现了。

到了宣德朝,朱瞻基坐不住,又想打仗了,可是,这时候文官集团已经在三杨的带领下,愈发做大做强,甚至开始向各军队派驻监军,参务军事。

文官带兵的结果就是军营战斗力开始锐减,然后……交趾丢了,奴儿干都司丢了。

对于这个结果,朱瞻基当然不甘心,于是成立内书堂,打算用太监遏制内阁,没想到,给他的好儿子朱祁镇培养出来一个只手遮天的王振。

《明史》中把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列为一传,在结尾处说:

是以明称贤相,必首三杨。均能原本儒术,通达事几,协力相资,靖共匪懈。史称房、杜……又称姚、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三杨其庶几乎。

简单来说,三杨就是当朝贤相。

既然比作贤相,也就说明,内阁是在三杨时期发展壮大起来。

杨荣和杨士奇分别于正统五年和正统七年病逝,在朱祁镇亲征之前,辉煌一时的三杨只剩下杨溥。

彼时王振专权,将朝堂上弄的乌烟瘴气,杨溥虽然接任内阁首辅,根本斗不过王振。

在此后的几年中,他默默隐忍,相继培养了曹鼐、苗衷、陈循、张益等人,用以制衡王振。

张益便是杨溥一手提拔起来,因此,他和杨旦之间经常以兄弟相称。

即便是朝廷大事,他也不会刻意隐瞒。

一来,杨旦的身份是大理寺少卿,本就有权过问。

再者,作为恩师杨溥的亲儿子,人品自然信得过。

今日刚刚回京,便收到杨旦的邀请,他也没多想,推掉了其他的应酬,忙完正事后,匆匆赶过来。

杨旦面色澹然,继续问道:“既然情况紧急,为何不出动三千营?”

三千营是骑兵,作战的时候机动性较强。

张益回道:“三千营出去拉练,至今未归,神机营辎重太多,还是五军团比较合适。”

杨旦点了点头,突然转了话题:“对了,张兄,有个朋友从老家过来,给您带了些小礼物。”

张益不解,问道:“什么?”

杨旦起身拿出一个小木头匣子,放在桌上。

张益见他不说话,搞的神神秘秘的,便问道:“究竟何物?”

杨旦微笑道:“张兄一看便知。”

张益并没有过多思考,伸手打开,里面竟然是一沓地契。

“这是?”

杨旦仍然没说话,端起茶杯来,吹了吹上面漂浮的茶叶沫子,慢条斯理地喝起来。

张益愈发疑惑,拿起地契看了一眼,突然神色大变。

“杨贤弟,这些地契……怎么在你手上?”

杨旦这才放下茶杯,悠悠道:“不是愚弟,而是另一位朋友。”

“是谁?”

“此人张兄也认识,乃是建安卫指挥使,杨泰。”

“杨泰?”

张益神色一凛,这个杨泰并非杨旦的亲戚,而是三杨之中,另一位阁臣杨荣之孙。

“他拿这些地契是何意?”

杨旦澹澹道:“这些都是张兄祖传的田产,低价卖给那些贱商,岂不可惜?”

三年前的新政,朝廷改了税法,实行摊丁入亩制度。

在此之前,叫做人口税,或者人头税。

家里有几口人,就要交多少税。

这个制度自汉朝开始,迄今一千多年,将近两千年,都是如此。

可是,底层百姓太穷了,根本交不起,只好举家逃跑或者是瞒报,最残酷的时候,甚至会溺婴。

朱元章开国之初,设立户籍制度,就是防止百姓逃跑。

朱祁镇南征北战,平定外乱之后,终于对士绅阶层下手,开海,新政,一气呵成,让人防不胜防。

从此以后,交税不看人口多少,而是看你家里有多少地,多少产业。

免除了人口税以后,百姓们可以安心生产,不再逃亡,户籍制的限制也就没有必要了。

如此一来,以前把土地看的比命还重的那些大地主,开始动摇了。

因为土地税是分档次的,田亩越多,交的税也就越多,而且是呈倍数上涨,最高可达五成。

算一算账,家里这些土地,种粮还不够交税的,还种个球?

从那时候开始,土地兼并的局面一举被打破,以前的地主士绅阶层不断抛售土地,将卖地得来的银子投入到其他行业,比如说贸易,作坊等等。

总之,什么赚钱干什么。

张益老家就有良田十五万亩,乃是货真价实的大地主。

这倒不是说他是贪官,贪得无厌的那种。

在大明朝,只要是做官的,要么自己手里有大量土地,要么自己的亲族有大量土地,总之,没有一个是穷人。

就算是正当手段买来的,也不可能少。

更别提很多土地交易不正当,甚至存在巧取豪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挂靠。

如士绅阶层,都是有功名在身,可以免一部分土地税。

张益便可以免税五百石,也就是说,如果他需要交两千石粮税,免去五百石,只需要交一千五百石。

这还不包括有些人通过一些手段,刻意隐瞒田亩数量,最后只交很少量的税,甚至装都懒得装了,直接不交。

百姓却不行,该交多少就交多少,没有任何优惠政策。

于是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百姓把家里的土地拿出来,送给地主。

然后自己以佃户的身份,继续种地。

种出来的粮食给地主交一部分,剩下的自己留下。

那是因为地主有权利,也有能力将自己的田亩数量隐瞒下来。

这种田就成为隐田,官府的鱼鳞册上没有记录。

可是,新政之后,朝廷大范围清丈田亩,隐田藏不住了。

所有人都看明白,土地已经不赚钱了,那就卖,不犹豫!

在这样的浪潮下,张益也不例外,将家里的土地大量抛售出去,反正他不缺钱,更不缺粮。

却没想到,今日竟然有人将这些土地给买了回来,这事就很蹊跷。

因为他家里这块地是靠近南京城的,买走自己土地的,大部分是用来开办作坊,从事工业生产,必然会建造很多基础设施,这才过了短短两年,怎么会卖掉呢?

更离奇的是,重新买下这些土地的,竟然是杨荣的孙子。

现如今的内阁成员,除了新晋的于谦和彭清,完全都是当初的三杨培养起来的。

虽然苗衷和陈循已经致士,但是他们名下的门生故吏仍在朝廷任职。

毫不夸张地说,三杨是今天所有文臣的祖师爷。

这也是为何杨旦区区大理寺少卿的身份,在朝中威望颇高。

现在又冒出来一个杨荣之孙,事情开始变得有些奇怪。

“贤弟,你就别卖关子了,这些地契究竟是何意?”

杨旦便不再隐瞒,说道:“杨泰将地契送回来,就是想告诉张兄,这些土地都是张兄祖上的田产,怎可轻易卖掉?”

张益皱起眉头,说道:“贤弟,你可知这些土地拿在手中,要交多少税?”

杨旦脸上还是云澹风轻的笑意,说道:“按照新政,超过万亩的,便是最高档,五成。”

张益一时语塞,你知道还给我弄回来?

我卖地是因为缺钱吗?

我堂堂内阁次辅,差这点钱吗?

“张兄莫急,其实,愚弟今晚邀兄前来,就是想聊一聊关于土地的问题。”

张益终于听出一些端倪,双眼微微一眯,说道:“贤弟有什么话就直说吧,以你我的关系,没必要绕来绕去,否则,今晚我也不回来。”

“张兄爽快,那愚弟也不绕弯子了!”

杨旦神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说道:“当今皇上借着新政的由头大肆揽财,与民争利,将朝堂上弄的乌烟瘴气,官吏们更是肆意妄为,贪污行贿,盘剥百姓,张兄可知,天下百姓已经怨声载道!”

张益的脸一下子黑了起来,道:“贤弟,慎言!”

“张兄乃内阁辅臣,难道对于这些情况毫不知情吗?”

张益腾地站起来,怒道:“杨旦,我念在恩师的情分上,对你已经仁至义尽。今晚你这番大逆不道的言论,我就当没听到,日后若再提起,休怪为兄翻脸不认人!”

诽谤新政,抹黑皇帝,这番话已经相当于公开谋反了!

杨旦却仰起头,哈哈大笑起来。

紧接着,他变了脸色,冷冷道:“张益,你要想清楚,你这个内阁辅臣的位子是谁提上来的!”

张益怒道:“你究竟要做什么?”

杨旦说道:“所谓的新政,全都是朝廷揽财的借口,天下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到了此时,你还要装作瞎子聋子吗?”

张益终于明白了,原来不是相当于谋反,这货就是在谋反!

“你要造反?”

相关推荐:我死后超凶的穿越1973变身学园都市之心理定规学园都市之无尽虚空从餐饮开始打造万亿市值三界餐饮店学园都市坎布里奇的女武神暮春之令淑女好逑重生之全球投资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