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解码刘邦 >解码刘邦

刘邦曾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吗?

刘邦最先明确要反对暴秦,但他之所以没有能成为打响反秦起义第一枪的人,是因为人算不如天算。

一切都是天命。上天自有安排。

他和吕雉编造出“赤帝子杀白帝子”的神话,表明他要杀死横征暴敛、治下腐败横行的秦始皇,可是,秦始皇根本等不到他来杀了。

上天已经无法容忍秦始皇,打算让他早一点走了。

这时,天气仍然在继续变冷。因为寒冷的袭击,北方的霜冻季节来得特别早,牛羊没有粮草,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等不得不加强南下的攻势,迫使秦朝不断地增派兵员去防御北方边界,修筑长城。

气候变冷的另一个后果,是使得原本炎热潮湿的南方变得更加风调雨顺,逐步富足,同时,中原地带的许多农作物也可以开始在越来越靠南方的地带种植,导致中原民众南下,与南方的住民有更多的接触碰撞。

这样,秦始皇也不得不继续派兵向南征战,既是为了拓展疆土,也是为了遏制南方越族等的强大,威胁秦朝的南疆。

无论是北方的抗击匈奴,还是南方的征战百越,都让秦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既要把更多的青年子弟驱赶到边界,又要向百姓征发更多的赋税。因此,秦朝边关不靖,内部也更加混乱,民不聊生,盗贼蜂起。

这让秦始皇处于更加心力憔悴的恐慌之中。

公元前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得病,到了沙丘宫这个地方,终于已经油尽灯枯。

这个时候的秦始皇,还只有五十多岁。换在今天,连厅处级干部六十岁退休的年龄都不到,更不要说国家领导人可以干到七十岁。

任他再位高权重,上天让他三更去,谁敢留他到五更?

一般历史上记载,秦始皇是“病死”的。其实,他是“吓死”的。

为什么说秦始皇是被“吓死”的呢?这是因为,我们之前已经说过,秦始皇,大秦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早就陷入了深深的害怕、深深的恐惧之中。

他害怕失去生命和权力,他恐惧死亡和帝国的崩溃。

越是害怕、越是恐惧,他就越是想掌握一切、控制一切。南北征战,内部镇压,对付外敌,对付百姓,对付那些他不得不依靠却丝毫不信任的各级腐败官吏,等等。这就迫使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时刻操心国家的一切,成为一个累得不能再累的“工作狂”。

秦始皇曾经在铭刻于石碑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自己操心国家大事“朝夕不懈”,就是从早到晚都不停歇。

这并不完全是自我吹嘘。因为,怨恨他的那些儒教门人也不得不承认: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秦始皇决定,秦始皇甚至用秤来称量各种书写文件的竹简木简的重量,日夜都有定额,阅读达不到定额,就不能休息。

如果要评皇帝中的“劳模”,秦始皇毫无疑问可以当选。

他不辞劳苦,到处巡视,即使在出巡途中也日夜批阅文书处理公务。旅途劳顿加上公务劳累,每天都与臣子勾心斗角,这才是健壮的秦始皇终于病倒不治的原因。

秦始皇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疾病,疾病的直接诱因是过劳,而过劳的深层原因则是恐惧,因此,说他是被“吓死”的,并不为过。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也是当时全世界最强大帝国的缔造者和统领者,终于就要在他极其不愿意的情况下,走完自己毁誉参半的一生。

没有他,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版图。没有他,世界上就不会有“CHINA”这个词。有了他,中国才开始威震文明世界。

但是,当他快要去世时,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完成:

边关没有安宁,北边的匈奴和南边的蛮族还是威胁;

工程还没有完成,包括他为自己修建的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和最奢华的坟墓等都还在修建中;

反腐败还没有成功,严刑苛法并没有防止各地官吏贪墨成风阳奉阴违;

甚至,继承人都还没有明确,希望自己长生不死永远掌权的秦始皇并没有立太子。

更重要的是,太平洋此岸这片辽阔土地上已经持续一千多年的战争,并没有在他手中得到结束,反而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尽管内心有着无比的不舍,有着无穷的遗憾,但秦始皇还是意识到,自己必须走了。他留给后人的,是一个既充满风险又充满机遇的摊子。

说充满风险,是因为他的南征北战、大兴土木、严刑酷法,已经把人民的生活逼到绝望的边缘。

说充满机遇,是后来的继任者本可以趁机调整这些国策,拨乱反正,顺应人民心愿,从而迅速得到民心,巩固大秦帝国。大秦帝国即使不像秦始皇设想的那样能够传到万世,多延续几代是没有问题的。

秦始皇一方面想自己的江山延续千秋万代,说明他知道自己终归无法永远拥有帝国;但另一方面,希望自己永远拥有帝国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因此他一直在祈求自己能够长生不老,特别地恐惧和厌恶死亡。所以,当他病重的时候,没有人敢提醒他要赶快准备后事;直到当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终归无法“万岁”时,他才想到,是该马上指定继承人了。

这个继承人,必须能够成功地规避他所留下的种种风险,抓住迅速让国家恢复正常走上正轨的机遇。

秦始皇有很多儿子,但他几乎没有犹豫就作出了决定,由谁来继承自己的大位。因为他深知,能够担当如此重任的,莫过于大儿子扶苏。

此刻的扶苏,正在北方苦寒山野里,和将军蒙恬一起,指挥大军修筑长城,抵抗北方匈奴的南侵,捍卫大秦帝国江山。

自从当年因为“焚书坑儒”,把身为儒教弟子、劝自己施行儒教“仁政”的扶苏发配到北方边关,秦始皇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扶苏了。

但他的内心,始终认定扶苏才是能够接替自己的人。

秦始皇最后遗照要信奉儒教、主张“仁政”的公子扶苏来继位,表明这个以对百姓残暴的形象背负千古骂名的第一皇帝,可能终于认识到扶苏是对的,应该对百姓施以“仁政”。在他人生的最后关头,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所以,他决心让扶苏回来继位。这体现了他对国家形势的深刻反思。秦始皇,也许残暴,但毕竟并不昏庸。

当然,这也体现了他对蒙恬的知人善任,了解大将蒙恬的忠诚。扶苏和蒙恬在一起统军御边,彼此配合得非常好,蒙恬对扶苏忠心不二。因此,扶苏回来继位,有蒙恬大军作为后援支持,没有人敢反抗,扶苏可以顺利掌握大权。

扶苏被他发配到边关这么多年,虽然历经艰险磨难,可也有了驾驭猛将、统帅大军的丰富经验,一旦回来继位,必定能够迅速进入状况,控制局面,成为他的可以放心的继承人。

秦始皇的每一个部署都是巧妙的、深思熟虑的。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秦始皇躺在大车当中,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全身已经无法动弹。但是,他的头脑依然清醒,对权力的操控依然精准无比,一切都经过周密考量,无懈可击。

于是,趁着自己还清醒,他把丞相李斯和专门为自己贴身服务的中车府令、掌管符玺和机要事务、相当于中央情报局长兼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宦官赵高,都叫到身边,命令他们拟写遗诏:赶快让扶苏回到京城,准备继位。

赵高和李斯,是当时天下写字最厉害的两个人。

李斯念,赵高写,遗诏很快就拟就,念给秦始皇听。

秦始皇却已经连点头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闭上双眼,表示他已经放心。

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就这样安然离去。

是啊,遗诏已经写好,扶苏将回来继位,一切都安排得周密妥帖,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如果历史真的照此写下去,扶苏顺利地回朝继位,推行“仁政”,改变之前秦始皇种种横征暴敛的做法,杀掉赵高,重用蒙毅等贤臣,那么,秦朝确实有可能不会马上覆灭,甚至还有可能其兴也勃焉,开创一个新的盛世。

太平洋西岸这片辽阔土地上绵延了上千的战争,也可能因此终于获得暂时的终结。

没戏了,刘邦因此将彻底没戏了。

这个泗水亭长,大秦帝国最基层的小官吏,尽管野心勃勃,已经毅然地与秦朝决裂,率先打出了“赤帝子杀白帝子”、旨在推翻秦朝的造反旗帜,但在扶苏开创的太平盛世里,最终将只是以一个逃犯、草寇的身份,在芒砀山的荒山野岭中,结束自己的人生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将如一粒微小的沙尘那样,渺小无助,埋没无名。即使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他也不过是一个受到官府追捕的罪犯、彻头彻尾的人生失败者。4

、刘邦和赵高曾经是谁更加成功?(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学神大佬的小祖宗超级飒木叶:旗木家的刀剑至尊重生之从学霸开始沉沦之书她们都想让我成魔入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