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大明:家祖朱重八 >大明:家祖朱重八

第347章 老朱的担心

数日后,到达应天府。

留下虎威营和燕军护卫卸船,朱允熥和朱棣第一时间便赶往了宫中。

自从京中启程,朱允熥便授老朱之命,每日一封电报汇报情况。

昨天晚上,老朱得知朱允熥今日就能回来时,当即吩咐朱标安排人仔细打扫了朱允熥住的所有房间。

今天一大早,更是亲自召了陈二,命他去御膳房准备朱允熥爱吃的东西。

等到了中午,还不见朱允熥的人影。

老朱脸上渐渐生起了焦灼的情绪,更是数次起身踱步于殿中探着身子往外张望。

见老朱这样,旁边的朱标也不戳破,笑着招呼魏良仁道:“魏公公,你去瞧瞧太孙走到哪儿了。”

魏良仁应了一声,很快领命离开。

在魏良仁走后,老朱便开始不忿地抱怨了起来,道:“你那儿子就是欠揍,说好的今天回来,又不知道跑哪儿玩去了。”

今天是今天,这不还没到时间?

朱标知道老朱这是许久不见朱允熥,有些惦念朱允熥了,微微笑了笑,问道:“老四和允熥在一起,允熥不知道去哪儿玩了,老四那么大人了不至于也去了吧?”

这种话,除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朱允熥,也就只有朱标敢说了。

听了朱标的话,老朱一个眼刀瞥过去,没好气地道:“朱棣也不是个好东西。”

“就你儿子那样的,他能像每日发回来的电报中那么安安分分的吗?”

“没有朱棣帮忙打马虎眼,又怎会把敷衍咱的电报接二连三的发给咱。”

“两个不识好歹的东西,咱让他们每天发电报回来,那是因为咱惦念着他们。”

“每天发封假的回来湖弄咱,真当咱那么好湖弄吗?”

老朱情绪一向多变,说着说着就不高兴,朱标也早就习惯了。

见老朱又生气,朱标只能出言宽慰,道:“老四从小就有分寸,他不说那便就还在他的控制范围内,老四不说也是怕爹担心吧。”

对这,老朱并不买账。

“哼,怕咱担心?”

“咱是看他们不好意思说了,等他们回来的,看咋咋收拾他们。”

“你儿子当真是好本事,都能把老四撺掇着给他打马虎眼了,也真他娘的没谁了。”

其实,话虽这么说,老朱心里还是颇为高兴的。

朱棣能帮朱允熥做这些,可见朱棣对朱允熥是认可的。

朱棣的能力属藩王之最,凡能被他认可之人,那也必是有非凡能力之人。

朱允熥要只是个普通皇孙也就罢了,而他恰恰是三代储君,他的能力决定着大明将来的高度。

尤其是,那些藩王若能认可朱允熥,那朱允熥将来的皇位坐的是否安稳是其中之一。

最主要的一点儿,肯定不会再有骨肉相缠的事情发生了。

没等多长时间,魏良仁先行回来。

“皇爷,来了...”

魏良仁边跑边喊,进门后道:“太孙和燕王回来了,说话的功夫就进奉天门了。”

听到这,老朱转身在御桉前坐下,之后从桌上找出本奏章有模有样翻了起来。

片刻,朱允熥和朱棣双双进来。

两人进门后,分别向老朱和朱标见礼。

老朱早就盼望朱允熥回来了,朱允熥真的回来了,老朱反而不搭理了。

朱标见老朱不说话,只能主动问道:“还顺利吗?”

一说到这儿,朱棣马上心花怒放了,高兴回道:“大哥,足利义满主动答应允熥,准允我们在石见建书院了。”

石见有大型银矿,朱允熥早几年钱就曾向老朱还有朱标说过。

他们这次主动和倭国建交,主要冲着石见的银矿去的一事,老朱朱标朱棣都是知情者。

一听这,老朱都抬了头。

见此情景,朱棣介绍的更加详细。

“足利义满现在对大明感恩戴德,认为大明不仅给他们送去了教化民智的儒生,还在好心的帮他们建书院。”

“允熥的这套权谋之术,运作的可谓是炉火纯青,既达到了有利于自身的目的,还能让别人感恩戴德。”

“而且,照目前的布局用不了多久倭国就得再次陷入内乱,到时候大明开采起银矿就也能顺利许多了。”

朱棣说的正激动,老朱便开了口。

“何时定下的这事儿?”

朱棣愣了一下,不太确定的回。

“离开倭国的前一天,定下这个事情后,允熥以要安排人处理直接启的程。”

老朱不置可否,随之很快又问。

“在路上走了几天?”

朱棣这下不明所以,回头瞥了眼朱标。

“不到半个月。”

“去倭国前,咱和你说过啥?”

朱棣和老朱待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小的时候老朱常出去打仗,长大了朱棣又忙着读书学武,十天半个月都见不了老朱一面。

对老朱的脾性秉性并没有那么深刻的了解,对老朱重复问的这个问题,朱棣一时之间搞不清了老朱目的是啥了。

他爹是个啥样的人他还是清楚的,他可不觉着他爹只是简单的问问而已。

就在朱棣思考着如何作答的时候,在这个问题上吃了无数亏的朱允熥,噗通一声抢先在老朱的跟前拜下。

“皇爷爷,刚去倭国那日孙儿为了把倭国的水搅浑,特意放了把火上演了个苦肉计。”

说着,朱允熥露出胳膊的伤势。

“为保证计策的真实性,孙儿故意留了些伤,孙儿当时没和皇爷爷说,也是怕皇爷爷担心而已。”

“除了这个事情,其余都和孙儿每日发给皇爷爷的电报一样,再无一点儿出入。”

“皇爷爷不信,可以去问四叔。”

按一般常理来看,不应该是能拖就拖,哪还有主动认错的。

朱允熥的突然认错,让朱棣久久没能反应过来。

对朱允熥抛来问题,不太确定地点头道:“是,是啊。”

朱棣在外面所向披靡,打得北元鞑子闻风丧胆,但到了老朱跟前就跟个小绵羊似的。

在老朱凶神恶煞的眼神下,大脑有那么一瞬间的宕机,就连说话都不太利索了。

“你也不是个好东西。”

朱棣本想继续解释的话,被老朱一下全堵在了嗓子眼。

“不怪四叔。”

“是孙儿求四叔先别告诉皇爷爷的,当时刚刚到倭国的时候,足利义满的儿子便提出来要和四叔比试拳脚。”

“哪有有求于人的时候,还要冲人露拳脚的,很明显足利义满儿子是不赞成向大明朝贡的。”

“孙儿见有搅浑倭国水份的先决条件,因而这才想到了要施行苦肉计的。”

“因而,这才求四叔帮忙。”

朱允熥主动认错,把朱棣摘了出去。

小的时候,朱棣经常和朱樉朱棡兄弟一起上房揭瓦,那时候凡被抓到兄弟几个总会相互背刺。

最后每次要被罚的时候,朱标总会站出来帮他们说说情,然后再教育他们一番。

多少年了,从来没有像朱允熥能这样主动相互担责的。

这点,还真是让朱棣没想到。

他本以为像朱允熥这样油腔滑调的,会比朱樉朱棡那些家伙更习惯背刺别人的。

“咱和你说过啥?”

老朱说过的话多了,朱允熥顺着老朱的意思往下,回道:“皇爷爷说,孙儿行事当三思而后行,永远别再做冒险的事情。”

“可这个事情,孙儿三思了啊。”

朱允熥这话一出,老朱更不高兴了。

说了半天,这是白说了啊。

眼见老朱周身的气场都变了,朱棣立马站了出来,道:“父皇,火是儿臣安排人放的,是在绝对安全的条件进行的。”

“在事后,也是儿臣做主没与父皇说的,儿臣是想事情既然已经出了,即便与父皇说了也无不就是让父皇白白担心。”

“这都是儿臣的错,和允熥没啥关系。”

朱棣洪武十三年就去就藩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一直兢兢业业,多次出征漠北留下有赫赫战功。

对朱棣,老朱没有像对朱标那样的关切,但也并没有差到哪里去。

朱棣主动担了下来,老朱说好的要算账,也并没再往下苛责。

“下不为例。”

得到老朱的松口,朱允熥嘿嘿一笑,马上拱手应道:“一定,一定...”

说着,把手中的一把倭刀奉上。

“这把倭刀是足利义满送孙儿的,据说他用这把倭刀打过不少硬仗,送给皇爷爷。”

之前为了检验戚刀的威力,朱允熥没少到处搜寻过各种倭刀。

现在用实战的事实证明了,戚刀已经具备了克制倭刀的实力了。

现在的倭刀对于大明来讲,不过仅仅只是证明大明曾征服过他们而已。

老朱从朱允熥手中接过,稍稍拔出刀鞘些许,那倭刀寒光摄人,在刀鞘处留有足利义满的名字。

当初,刚弄出能制衡倭刀的戚刀之后,朱允熥迫不及待在老朱面前演示过了。

刚开始两种刀相互噼砍的时候,手握两种刀的人手臂都会被震麻。

后来噼砍的时间久了,倭刀和戚刀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断裂。

换句话说,戚刀虽比倭刀强不了多少,但也不再只是被单纯碾压了。

战场上再配合上鸳鸯阵,倭寇在也别想在大明跟前讨到便宜了。

“你收着吧。”

老朱合上了刀鞘,扔给了朱允熥。

“去催催饭菜。”

饭桌上,所有的饭菜都是朱允熥喜欢的。

在倭国的这段时间,足利义满安排的倒都是大明的饭菜,但他们的烹饪手艺总归是差了些火候,吃起来老感觉差点味道。

朱允熥坐在桌前吃的狼吞虎咽的同时,还不忘时不时的起身给朱标和朱棣倒酒。

老朱年纪不比当年了,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有所下降了,对酒精的消化不比年轻人了。

平常吃饭的时候,老朱多会匆匆解决便投入进朝政当中了。

除了一些大型宴会象征性的喝几杯外,便就是在和朱允熥一起吃饭的时候了。

而只要有朱允熥在,他便会拦着老朱。

朱棣和朱标许久不见,两人一杯接着一杯喝的很是畅快,朱允熥拽着个鸡腿同样吃的酣畅淋漓。

只有老朱坐于一边,有些形单影只的。

突然,老朱拿着酒杯在桌上敲了敲。

朱允熥嘴巴油乎乎的,抬头一瞥道:“皇爷爷,说好的每顿酒三杯,您今天都已经喝五杯了,可不能再喝了。”

人到了一定岁数,在乎的不一定非是那杯酒,不过只是找个能说话的人而已。

“快倒!”

“你还说再出去的时候不冒险呢,那你咋老是不履行你的诺言呢?”

老朱最擅搞秋后算账那一套,朱允熥早就见怪不怪呢。

“那皇爷爷只能再喝一杯,今天可不能再多喝了。”

“皇爷爷要是想喝,大不了明天再喝。”

“哦,对!”

“足利义满送了孙儿几坛清酒,皇爷爷要不试试那清酒?”

听罢,老朱当即摆摆手。

“不喝,跟泔水似的。”

“咱就喝咱大明的酒,快来给咱倒上。”

朱允熥也没站起来,拉着凳子挪到老朱的跟前,滴水长流缓缓在老朱跟前倒了少半杯。

“给咱夹块羊排。”

朱允熥嘴中含着鸡腿,抓起快子探着身子夹了一小块儿。

先放到自己碗里去掉了骨头,然后才转而夹到了老朱的碗里。

和老朱一同吃过了这么多次饭,要不能把老朱照顾到细微卓着了,少不了会被老朱臭骂一顿。

就这样,在朱允熥一次次劝说之下,老朱又喝了三酒樽的酒这才终于结束了饭局。

吃过了饭,老朱也没起身离开,只道:“旧港的梁道明和陈祖义近日都要来大明朝贡了,老四你先别走的呢,留下见见他们。”

北元最近也没啥大的动向,朱棣回去与否无关紧要。

“好。”

朱棣话没多说,随之应了下来。

“陈祖义其人品行不端,他若是来朝贡的话,恐还得多加留意的。”

“像他这样的,只注重于趋利避害,即便向大明朝贡,不过也只是一时的。”

历史上,陈祖义是郑和下西洋最大的拦路虎,最后诈降郑和,被郑和将计就计抓获。

朱允熥几次三番提醒,朱标解释道:“谭胜去了旧港后便找了梁道明,对谭胜的到来梁道明很热络,并且不拒绝向大明朝贡。”

“谭胜在旧港待了几天,正准备带着使团先行回来的时候,陈祖义找到了谭胜提出了向大明朝贡的的事情。”

“不管咋说,陈祖义也是旧港的实际控制人之一,他既要来朝贡大明肯定不能拒绝,至于他其人如何,那也得他先行出错,大明绝对不能拒绝他的主动朝贡。”

陈祖义到底是啥人,不同的人后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

就像是朱标说的那样,一旦拒绝了陈祖义,会让其他观望之人打了退堂鼓。

大明既想让四海臣服,那就不能只以自身的好恶来选择朝贡之人。

“儿子明白了。”

朱允熥乖乖点头,随之应下朱标。

“最近这四五日吧。”

“估摸着你差不多在这个时候能回来了,便把他们的朝贡时间定在了最近这几日。”

朱标说这些的时候,还时不时偷偷撇着老朱。

能定了这些的人只有老朱,反正老朱一向都是刀子嘴豆腐心,老朱嘴上说的硬气,内心还是很柔软的。

接见梁道明和陈祖义根本就用不上他,之所以等他回来才接见,不过也是为了让他见见他二人而已。

“要是朝廷的朝政有困难的话,可以让富明实业出面帮忙准备一下回礼。”

富明实业现在虽然还没有出海,但却会向出海的商贾售卖些出海的紧俏货物。

而且,因迫切想要机器的人增多,富明实业的那些机器也在成倍的涨价。

大明并不缺有钱人,涨的不管多快,总会有人毫不手段的买入。

现在朝廷开了海,这都是产海外紧俏货物的,迟早都能赚的回来。

“市舶司的税收非常可观,养活过来朝贡的海外诸国完全不成任何问题了。”

“富明实业只需完成发电站,还有各地官道的修建就行了。”

“除此之外,东南沿海还有太多问题要解决,想要彻底肃清这些问题,富明实业的压力还很大。”

东南沿海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产生的,想要彻底解决自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来才行。

“自开始出海以来,富明实业也一直在积累资金,就是为了防备解决这些问题的。”

解决了正事后,又聊了些家事。

“高炽还是那么胖?”

朱棣点头回道:“是啊,儿臣没少督促他减肥,奈何他就是管不住他的嘴,大明那么多世子,哪个不都是擅骑射的。”

对于朱高炽,朱棣是真不喜欢。

一个长于马背上的王爷,自然希望儿孙能像他那样,做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军。

像朱高炽那样走两步都会喘的人,又怎能做的了征战的事情。

“高炽的优势不在马上,他的宽仁谦逊是你都不具备的,好好都这些方面培养他,他将来同样会是额决胜千里之外掌军之人。”

昔年的时候,老朱曾召朱樉朱棡朱棣的儿子来京学习过。

朱樉朱棡儿子表现如何记载不多,但朱高煦心性不佳很不受老朱待见,但对一门心思求学的朱高炽很喜欢。

“是啊,上次高炽来京中的时候,侄儿和他有过少许的接触,侄儿以为高炽他虽不善骑射,但谈吐丝毫不逊。”

历史上,朱棣之所以能心无旁骛的的出去领兵打仗,不还是有朱高炽给他看家吗?

永乐盛世的开创,朱高炽有一半功劳。

说起来,朱棣都像朱高炽的大将军了。

“老子英雄儿好汉,他能有决胜千里之外的本事固然好,但他要是能像儿臣这样上马杀敌下马治家,那岂不就更好了。”

要是这么说,那没法聊了。

朱高炽的肥胖是天生的,减个肥啥的或许还可以,但要想现学个上马杀敌怕不是那么容易的。

朱允熥话不多说了,老朱却把矛头直接指了过来。

“哝,这小子哪有你大哥半点的谦逊,咱还不是不得不让他做了咱大明的储君。”

哪有这么比的。

朱标自小受的啥教育,大明所有的资源都在向他倾斜,根本不用争不用抢,该有的便全都有了,自然就会有宽仁谦逊了。

他呢!

要不是他既是穿来,又努力改变既定的历史发展轨迹,他就得让眼前的这位好四叔囚禁逼迫致死了。

身身在帝王家,很多事情生不由己。

按照旁观者的角度,朱棣的做法并没错。

朱棣他作为谋逆篡位坐上皇帝的,要是不废了朱标一脉的正统地位,那他那个皇帝永远都名不正言不顺。

而且当时那种条件下,一旦有人拥护朱标这个昔日的嫡子称帝,有的是为此积极响应的。

毕竟,当时朱棣所行的一些政策让很多人不满意。

把朱棣赶下台,是很多人的夙愿。

只不过,老朱这个时候说出来就不合适了吧?

朱允熥委屈巴巴的瞥过去,老朱连个眼神都给他,很快便又转移到了朱高煦的身上。

“别以为你那二儿子善骑射就像你了,那小子就是个火药桶,遇到火星子就得爆炸,你可得小心着,不然有的你受。”

朱高煦的缺点已经昭然若揭了,朱棣他自己都看出来了。

但朱高煦自小骑射好,朱棣在对朱高炽失望之后,把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了朱高煦身上。

哪怕发现朱高煦的毛病,已经转移过去的偏爱一时半会的也很难再更改了。

“儿臣明白。”

“高煦脾气差了些,儿臣也在这方面匡正于他。”

朱棣的这个认识明显浅显了很多,先不说朱高煦不受律法礼制约束,凭自身的喜好做的那些事情。

历史上,想要学朱棣搞个靖难,不经任何准备就敢贸然宣布反叛。

不说是朱瞻基那样的,就是再碰到朱允炆那样的,他都不可能成功。

只是单纯没脑子不可怕,就怕没脑子还不自知。

这样的人只适合做个冲锋的先锋,根本就不了全盘指挥的元帅。

“你三个儿子,只有高炽才是最适合的世子人选,高遂论骑射上不如高煦,但他没有高煦那么多的心思。”

“就高煦那样的,不仅做不了世子,而且绝对不能让他去险恶要塞,要把他放到你的眼皮子底下。”

“等将来,还得由高炽压制他。”

在老朱的口中,朱高煦一无是处。

不管咋说,朱棣最疼朱高煦。

被老朱这么评价,朱棣多少有些不太赞成。

“其实,高煦近段时间改变很多。”

七岁看大,八岁看老。

更何况,不久之前才刚见过面。

朱高煦到底有多大变化,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

对于朱棣的维护,老朱不再多说,只道:“反正你多多注意着就行了,别把你一世的名声都败光在你儿子手里。”

相关推荐:明朝第一昏君至强兵锋最强兵锋吞圣中年危机:男人崛起诸天之开局千年之狐开局怒斥原始天尊,我是真的想死初恋是颗夹心糖凶灵搜索引擎总裁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