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大汉之我成了千古一帝 >大汉之我成了千古一帝

第399章 南海郡

只是一支船队从长江口进来,队伍浩浩荡荡,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早就有人把消息汇报给顾雍;顾雍正在猜测中,会稽郡传来一个验证的消息,这批船只竟然是从南面开来的,为首的将领叫徐盛。

朱据、张温、陆绩都来了,他们也是得到了消息,船上明显装载着大批的货物,却没有在码头和外围的水寨下货,而是在周瑜自己的水寨,等霍笃到达才下了一半的货,直接运到霍笃的军营,以至于外人都不知道是什么货。

顾雍特地去书房查看了资料,回来对等待的朱据等人说:“确实有这样一个人,在徐州东海郡加入了刘辩的军队,曾经是荀攸、陈登手下的勐将,这一年没有参与长江的水战,原以为是去北海接船了,没想到啊,我们甚至猜不到,徐盛到底去了会稽郡,还是更南方。”

朱据点头说:“这件事保密程度很高,周瑜、陈应应该是知情者,有消息说,徐盛的船队去了长沙。”

船上装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谁也不敢去问,谁问都会在刘辩的心目中留下坏印象;朱据貌似有足够的理由说下去,但是说了几句,朱据却没有继续,有些事情还是不知道为好,在场的人,包括顾雍其实都纳闷,船队去南方太耐人寻味了,那时候的刘辩、周瑜就知道有眼下的局面?

只是这种郁闷无法消除,丹阳屯田营通往外界的道路已经被控制,军营里的通知,是一年之内不要打算出去,很快,屯田营的将士们发现,就连种地的周围都开始布置岗哨了这就意味着附近的樵夫、村民、猎户,都不能像过去一样出入屯田营的田地了。

听说霍笃和刘辟还在告戒下面那些胆大妄为的家伙,不要把手伸进不该伸的地方。屯田营的气氛,已经是风声鹤唳一般,不过外面的判断,刘辩的生意要搬到丹阳郡来了?在冀州等地,刘辩很多新开的工坊,一开始就是在屯田营进行的,那些都是赚钱的大生意。

顾雍严禁下面的人打探,袁绍已经一心一意准备去广州,太湖的局势比任何生意都重要;并且顾雍相信,以刘辩的格局,真要是什么生意,怎么会少掉吴郡的豪门,少掉自己顾家。只不过袁绍行动以后多了个心思,扣住陈震不说,改由鲍信前去荆州商谈。

鲍信走后的第三天,袁绍在巡营时候,遇到了大批军队的伏击,叛军从各个帐篷里杀出来,目标只有袁绍一个;厮杀了半天,直到刺客全部战死。焦头烂额的袁绍,身边足足调派了六百名甲士随身保护。自从袁绍一进入军营,辛评很快调派众多甲士前来保护,袁绍手下几位重要的将领也迅速赶来。

辛评正在焦急的等待检查的结果,不停地走来走去,最后实在忍不住,转头向坐长凳上的高柔问道:“没查出是谁做的?”

高柔点了点头,缓缓说道:“没有活口,对方使用的武器成分很复杂,看上去像是青铜司的刺客,可是这不符合常理,陈震正在劝说主公,基本上已经没有歧义了。刘辩那个人很讲信用,并且我相信,我们到了广州,他还是有办法对付我们,所以压根不会这么心急。我只能说,刺客很熟悉我们的情况,能把主公救了下来,算是万幸了!”

辛评听到这里不禁眼皮子乱跳,心头发虚,高柔其实就差直说是六国盟干的,六国盟不仅在袁绍军中有不少暗探,就是袁家的很多管事奴仆,与投靠六国盟的袁尚还是有着来往。想要刺杀袁绍,不要太简单,只是这样的猜测太过于诛心,辛评同样说不出口。

高柔却是懒得继续搭理辛评,他的脑子里思绪纷乱,心情比辛评更为糟糕,毕竟他还是袁绍的亲戚,死去的堂兄高干是袁绍的亲外甥,多少晓得一点袁绍家混乱的情况。别人不知道,高柔可是非常清楚,六国盟的人不是一般的人物,就是袁绍也一直被对方死死得压制着,袁尚的背叛,只不过是袁绍的翻版罢了。

高柔想的是,眼下自己有没有机会投奔刘辩,原本袁绍是高柔和袁熙一起去南阳的,可是临出发的时候,袁绍改变了主意,担心袁术不高兴,让高柔继续留在江东。如果没有猜错,六国盟刺杀袁绍,自然不会只要袁绍死这么简单,还想要的是袁绍手下的这一支军队。

想到这里,高柔的心情越发得糟糕,他看着身旁的辛评,郑重的问道:“辛大人,你跟我说实话,刘辩到底是个什么人?”

听着高柔语气中的不善,辛评心头顿时一阵发虚,他可是知道对面这个年轻人绝不是一般的等闲人物,比死去的高干更狠更绝;在没有弄清楚高柔真实意图之前,辛评是不想多说什么的,万一这家伙是六国盟的人,自己说了实话,只怕立马招来祸害。

好在袁绍还活着,日后怎么办,都要看袁绍的想法,自己犯不着去说什么过头的话;辛评脸色一正,说道:“刘辩是真正的厉害人物,外面那些谣传,用不着推敲,只要想着我们主公是怎么在他手上一次次吃亏的,就应该晓得这个人的手段。我跟随主公多年,他是什么样的人我还不清楚吗?可是现在,已经是进退失据了!”

说到这里,辛评也不禁后怕不已,多年的乱世打拼,袁绍也是精明过人,岂能够没有一点能耐和运气,可是现在,袁绍差不多是难以翻身了。就在这个时候,房内突然响起了纷杂的脚步之声,袁绍醒了,喊高柔进去问话;辛评想跟着进去,袁谭有些为难地说:“辛叔,父亲点明高柔一个人,来,我陪你坐坐。”

连袁大公子都不行,辛评立即释然,两人找了个地方刚坐下来,早已等在周围的官员纷纷围过来问话,辛评不免难以应付,好在袁谭示意大家静下来说:“父亲身体无恙,大家尽可以放心,我们一切如常。”

听到袁谭的这些话,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把心放到了肚子里,只要辛评等少数人,晓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很快,高柔就出来了,袁绍让高柔负责自己的保护工作,高柔调来大批的人手,将整个病房守得密不透风;即便是袁谭进出,也需要高柔的同意。

这种做法不符合常规,更是让袁谭怒不可遏,袁谭进去和袁绍谈了一次,弄得动静很大,出来就直接回到前线去了,把袁绍这边的事彻底丢给了高柔和辛评。辛评要比袁谭自觉得多,本来就是外人,袁家怎么折腾,辛评不想管,辛评现在想的就是,袁绍什么时候去广州。

高柔从心里并不相信袁绍跟他解释的那些话,他相信要杀袁绍的人,绝不会就是一些不满现状的军卒那么简单,袁绍肯定有事情瞒着他,只怕袁绍把袁谭赶走,看上去是对自己的绝对信任,实际上自己已经卷入了一场旋涡之中,很有可能要面对六国盟的死磕。

高柔心里越想越烦躁,可是却无法证实一切,又不能回到自己家中去和家人商议;好在袁绍非常清楚,留在太湖根本无法保证他的安全,而要南下,那一座座大山,这里人多手杂,犹如一座座关隘,山越根本不允许外人接近,加上道路崎区,有的地方甚至没有道路,只要布置严密,像自己这样的外人,根本无法通过,更不用说不声不响地偷越。

就在这时候,盛宪从前线回来了,盛宪还带来一个人,直接进了袁绍的中军帐;高柔只感觉盛宪身后的人高深莫测,正在犹豫是不是拦截,封君达突然出现在一旁说:“宫老弟,好久不见;高大人,我陪盛大人进去。”

封君达什么人,袁家供奉,妥妥的狂人,自称能做老子老师的狂徒;能被封君达称为老弟,这个姓宫的绝对是高人。高柔放了行,可是多了一个心眼,跟着进了袁绍的中军帐,听盛宪介绍,才知道来人叫宫崇,是于吉的首徒;宫崇微笑着说:“我愿意协助袁公夺取岭南,只有一个希望,袁公在岭南,允许我宣传太平道。”

袁绍看了宫崇半天,突然笑起来:“我们其实年轻的时候见过,你陪襄楷上书,那时候,我还是白身,正在谋求出仕。我问你,你是六国盟的人吗?”

襄楷是六国盟的大人物,袁绍要是不问就不正常了;宫崇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有些话,袁绍要是不问,还真不好说出来,但是不说,将来又可能影响彼此的信任。现在没事了,宫崇郑重地说:“我不是六国盟的人,正因为这个,我才和襄楷分手,家师才会从河北来到江东。”

袁绍的脑子在不停的思考着,宫崇虽然出现得很意外,但是刺杀他的人绝不会是于吉的人,否则宫崇就应该躲起来,最起码不在现在这个扎眼的时候来见自己。自己之前的感觉是对的,应该是六国盟已经紧紧地盯上了自己;这些人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肯定会再对自己下手的。

回想起被刺杀的那一幕,袁绍不由得心神俱丧,这些人竟然就在自己的军营里,短短的瞬间接触,自己的亲兵都不堪一击,要不是高柔、封君达等人死战,辛评带着援军赶来及时,自己恐怕已经命丧黄泉了。可要是六国盟,袁绍就忍不住想到袁尚,不禁心痛不已。

宫崇似乎看出了袁绍的心里变化,澹澹地说:“袁将军,不过是飞来横祸罢了,怎么能为这个影响你的判断呢?我们不会为了孙权那个小子来做这件事,我们只是看重了南海郡那边发展的潜力,根据我们的消息,刘辩正在派人去南海展开行动。”

“哦。”袁绍不禁想起了前几年的经历,刘辩似乎手中总有一张看不到的底牌,让人不寒而栗;要是这个宫崇真有本事,能帮助自己在广州立足,以后一定要好好笼络,成为自己的心腹之人,宣扬太平道又算得了什么。

袁绍下了决心,借这一次机会和于吉的人搭上桥,为以后留条后路,最起码在南下与平定南方的时候有大用处。袁绍抬头问宫崇:“此去山路不断,宫先生有把握吗?”

宫崇听到袁绍询问,微微一笑说:“这一路上我都熟悉,晓得哪些人不是六国盟的人,并且我能让他们投奔袁将军,效彷刘辩的屯田营如何,反正南海郡那边有的是无主的田地。”

袁谭开口问道:“怎么可以这样,爹,刘辩的屯田营……”

袁谭的话还没有说完,袁绍就厉声说道:“你懂得什么?宫崇,我答应你,你就担任这个屯田校尉,到了南海郡,暂时设五个县给你安置那些人。”

宫崇赶紧点头说道:“主公放心,末将一定不会耽误主公的大事,南海郡只是暂时的撤退,我们迟早会打回江东,一路向北。家师年事已高,决定留在吴郡,早晚为主公祈祷。”

此刻,连袁谭都听懂了,于吉和宫崇会一直保持着联系,真到袁绍有一天北上,于吉的影响力和数以万计的信徒,绝对会影响战场上的成败。袁绍看到了封君达打出可以相信的手势,哈哈大笑:“宫崇,那就这样定了,我等吴郡的粮草一到,立即开拔。”

宫崇笑了笑问:“主公不想袭取吴郡吗?”

袁绍挥挥手说:“先不说我还想要点名声,就算打下吴郡又如何?面对天雷,我肯定守不住,也许能耗上几个月的时间,只不过是为他人做嫁妆,不值得。”

袁绍大军一路南下,差不多就是在会稽郡的边缘在行军,先后进入豫章郡、长沙郡、桂阳郡的区域,只不过袁绍对于铅山县、南野县、曲江县那几个县没兴趣,穷山僻壤,根本养活不了大军。

不过宫崇没有吹牛,一路行走,除了帮助袁绍灭了三股准备拦截袁绍大军的山越,还替袁绍招揽了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五部人马,加在一起七万人,其中精壮两万。这让袁绍信心大增,命袁谭、高柔负责,一路迁徙百姓同行,又多拉了一万多人,等到达南海郡的时候,已经是十几万人的长队,六万精兵。

交州本来是士家的天下,交州刺史士燮兼任交趾郡太守,士燮的弟弟士壹领合浦太守,士䵋领九真太守,士武领南海太守。交州有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士家兄弟占了四个,可以说是交州的土皇帝;只不过士武面对袁绍的兵锋,还是乖乖地让出了南海郡。

袁绍晓得苍梧太守吴巨是刘协的人,所以并没有急着去攻打合浦郡,而是决定将南海郡扩大到十一个县,新增的五个县,就是洪明等人的安身住所。让袁绍惊喜的是,袁徽、程秉、薛综投奔了他,显然不少人避难在交州。

鲍信在襄阳很尴尬,刘辩压根都没见他,负责和他谈判的马良是个少白头的年轻人,态度很不错,可是一到关键的时候,就说自己做不了主;而袁绍也不给力,先是听说遇刺,没过两天袁绍的大军就开拔了,留下李典一个人镇守太湖以南。

鲍信顿时失去了谈判的资格,好在刘辩不是装傻的人,及时地给了鲍信和李典的官职,才免去了鲍信更大的尴尬;只是鲍信没把握,李典那个不清头的家伙,会不会接手这份任命。

刘辩给李典的职务是太湖都尉,鲍信在李典的中军帐传旨后,低声喝道:“这等好事,还不赶紧答应下来……”

“你以为我会反对吗?不,我不会无动于衷吗?”李典说得很干脆;鲍信像是见鬼了一般,盯着李典,他忽然发现,这个年轻的将领其实已经不在乎什么官职,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鲍信无奈的摊开双手,他可以隐瞒曾经做过的士,但是真的能瞒过别人吗?尤其是皇帝刘辩和那个青铜司,可是挑剔得出名。

鲍信不解的问:“李典,这可不像是你。往常你晚饭后,有点反常啊!”

李典不好意思的笑笑,他这样的举动是有原因的,李典用商量的口气说:“鲍将军,有的细节要和你探讨一下,当然,我是真的想投奔朝廷。”

鲍信小口嘬了一口茶,李典的回答让他精神一振,但面对所谓的难题,鲍信却又没有合理的答桉,不由头痛道:“好吧,你说说你的想法。”

李典不客气地说:“我在这个位置太危险了,会稽郡随时会打过来,我要求调防,调到太湖东面的区域。”

鲍信冷笑:“你想得美,你又不是袁绍那样的显贵,像你这样身份的人,如果不能为皇上出生入死,皇上还需要保留你的人马?”

当然不会,刘辩会想尽办法把李典的人马打散,直到战事结束为止。

相关推荐:[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西游之我的地盘听我的魔女的交换我与她的日常交换叫一声老公